好想给你写封信,但没了你的地址
2023/3/30 来源:不详随“千里鸿书归落日,一秋风雨入空帷”中“鸿书”逐渐远去的,不仅是一种优美缱绻的抒情方式,也是一种面对纸张自我叩问思索后付诸文字的特殊方式。
图像时代到来后,视觉的冲击取代了文字的逻辑,这是媒介学者早就有的观察和预言。但身处变革时代的我们满怀热情地接纳了技术带来的改变,依托于传统媒介上的情感,也被随之转化。如果一对情人能够互相视频看到,哪怕没有语言,只是各忙各的,好像也比鸿雁传书的脉脉深情来的有吸引力。
本期有网友参与了讨论,让人惊讶的是,竟然很多网友都保持这信件联络的习惯,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毕竟新的传播手段来了,如果缺乏信笺和笔触带来的喜悦甚至信仰,很难让人重拾这一通讯时代的“古老方式”。
信件通信的时代,将无可避免地过去,而我们如今的交流方式也即将被新的技术革命所颠覆。
(以下精选部分留言)
01
我和老公的爱情开始于一封装在牛皮纸信封里的写在A4纸上的情书。虽然他的字很丑,但我还是认认真真看完了,并且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谈恋爱时,虽然我俩在同一间办公室,但并不影响他隔三差五的写封信放到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或是塞进书里,或是藏在制服口袋里。结婚前,已攒了厚厚一沓。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虽说写信没有那么频繁了,但在重要节日还是会以信的形式来表达一番。最近一次收到信是在母亲节,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母亲节。新手爸爸一笔一划向我这个新手妈妈致以崇高的敬意,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我们母子的爱。
by|小倩
02
网上认识一个姐姐,给她寄了一张武汉大学樱花的明信片,收到她的信,然后写信回复,就再也没有回音了!
by|明启立
03
至今为止的最后一封信写给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朋友,写了很久很久,从阳光正好写到了星星挂满了夜空,最后拖拖拉拉写到了凌晨一点。听着外面的声音渐渐消失了,眼睛也渐渐模糊,但是最终写到结束。第四页的纸上已经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但是这个夏天玫瑰花在我的心中会常开不败,还会开满未来很久很久的每一个夏天。
by|Hi
04
最后一封信,寄到了军队,给高中时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他在北京当了两年兵,第一年根本碰不到手机,固定电话只有晚上才能用,写信成了我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我给他说在学校的见闻,他给我讲在军队的故事。我现在还留着那些信,里面有他穿着军装的照片,还有他在靶场上,偷偷捡来寄给我的弹壳。大学的一节邮票课上,老师问都有谁现在还在写信,四个人举手了,我举得很高。如今他早已回到了校园,我们随时都能联系。不过,那种害怕因邮编出错而退回信件的紧张,以及那种查着日子等回信的期待,那种摩挲纸张的真实触感,应该再也不会有了吧。
by|沿河向藻
05
我写给了喜欢的男孩子,可是那一封信没有回音。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联系。
by|H
06
哈哈,当年给心爱的人写信,要五天才能到,买好看的信纸,还有各种折叠技巧,收到他用笔记本撕下来的几页纸匆匆写的回复,好开心,到现在十六年也没舍得丢掉,藏在床底下,偶尔拿出来看那些年的青春,好感慨。
by|嬢姿捞夫
07
最后一封信是写给高二前桌的,花了一个晚上写的,她是我超级要好的异性朋友,会互诉心事那种,写信的那会她刚交了男朋友,写信前还想开学寄给她,写完后……算了自己藏着现在还有将来大学4年我们应该很少见面,很怕我们渐渐疏远
by|
08
现在还有个笔友,一个月两次通信的频率,聊聊生活。旁边的人都不理解,只有我懂打开信封时的那种悸动,那是久违的青春感觉。希望我们就这样一直写信,然后一辈子都不要见面吧。
by|秦凯
09
我现在还在和没有见过面的「认识」了10年的女网友通信呢。寄挂号信,很快。
by|般若善水
10
断断续续给喜欢的男孩子写了快两年的信,没有结果也就算了,到现在他辞职后我连地址都不知道了
舔狗的爱情,惨。
by丨Glove
11
写给了喜欢的姑娘,用的是十二张自己做的明信片,附上文字,想极力写好,结果字太丑了,写歪了好几张,没办法,没有多余的就只能一一盖上邮戳,用一条一直挂在自己自行车上的黄颜色哈达包裹住,包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个哈达的颜色和她姓名她的笑容一样热烈。希望不要寄丢啊!走出邮局。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寄过了。
by|Xiang
12
书信往来的回忆弥足珍贵,见字如见人。连信纸的折叠都有许多讲究的。美好的情感传递方式将一去不复返了。
by|龙行天下老兵
13
我就很喜欢给喜欢的姑娘写信,给高中喜欢过的姑娘写过书信,给大学喜欢过的姑娘写过书信,给毕业后喜欢过的姑娘写过信,然后我发现,写书信是追不到姑娘的
。有时候会想如果把我写过的书信都收集起来,大概能出一本厚厚的书了,有的我还留有副本(草稿),有的只有正本,可是不在我手上,有的已经被我扔掉了。以后如果再有喜欢的姑娘,大概率还是会给她写书信,不过为了打破这个魔咒,在一起骗我肯定不写了
by|山石
14
我今年十八岁,即将上大学。但我很喜欢写信,最近的一封信是写给我弟弟的。因为我不善言谈,很多想说的话当面说就说不出,表达不了我想表达的意思。但隔着薄薄的信纸,我可以畅所欲言,甚至说得更多。假期里看了《镇魂》,里面的沈巍说:他是个过时的慢性人,始终觉得书信方便,急事可以写便条,不急就徐徐道来,写长一点也没什么,打电话按时间收费,就像有人盯着他说话一样,他不自在。再者,拆信本身也是一种包含期待的快乐,尤其来信人对他十分重要,字字有灵,那些书信都是能长久收藏的。当诉说深情时,我总觉得信纸上的文字比语音和通过网络的信息更温暖。
by|陆漪
15
记得,那时坐在甜品店,彭老猫陪我写了下午的信,写给部队的那个人(现在的老公),从14年谈恋爱一直异地,争吵不断,当时信的大概内容是吵的来要分手了,哭着写要的信,四页纸。没有寄邮局,亲自跑去部队给他的,在回程的车上他给我发信息说,瓜娃子,记得减肥,年底拍婚纱照,然后就成了。从14年到17年底他在部队,我在家,因为是特种兵,长期在外特训,有时甚至联系不到。18年他转业,而我选择援彝,他说,你等我那么多年,我也可以,义无反顾地支持我。回头想想,感谢那封信,庆幸没打电话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