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般若智慧,五蕴和合而生万物,我
2025/5/25 来源:不详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6/g6vhwxw.html
“五蕴”指的是什么呢?五蕴可以把之看成一个代词,这个代词就是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这么讲,看“蕴”这个字,“蕴”是积聚的意思。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由各种东西积聚产生的,佛教把之划分成了五种物质,分别为“色受想行识”,这五样。我甚至是万物都是由“五蕴”组成的,两两之间相互产生作用,因此生出来这片天地。
“色”可以指我们身体上的物质部分,万物可以看得到的部分。在人身上,可以看作是头发、皮、肉、骨头、指甲。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颜色,这个“色”是万物可见的“色相”,这些物质影响着其他四蕴,需要好好地区别开来。
“受、想、行、识”这四蕴指的是人精神层面上的作用。识,就是人精神的主体、我们用来感知世界的心。识就是认识、分析、判断、总结。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认识身边的事物,眼睛可以通过看,分析辨别;耳朵可以通过听作出判断;鼻子可以通过闻知晓香臭;舌头通过品尝可以知道咸淡;身体通过感触可以知道舒适还是不舒适;意也就是人的“心”,能过分辨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六种状态下的感受称之为“六识”。
精神的心和物质的色,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一个人。如果没有物质,没有毛发、骨头、皮肉这些必须存在的物质,那么精神怎么体现出来呢,如果只有这些物质而没有精神,那么这人岂不成了行尸走肉。无论是哪一种形势下的存在,对一个人而言都没有意义。两者兼顾,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其他变化,这个变化正是“受、想、行”。
“受”,人处世间能感知到好坏、真假、美丑、善恶等,这是依据那有形的“色”和无形的“识”结合产生的新变化。有形“色”影响人的第一印象,无形“色”影响人的内在感知,两者相结合产生无数变化,依据这个变化,又产生“想”和“行”这两个相。
“想”是基本的变化,人们依据这个变化才有了这样那样的思维方式,只是大多数人的“想”是妄想,是没有真实含义的胡思乱想,就像写文章一样,没有明确地主题,没有清晰的逻辑,没有严谨的作风,长此以往这个想就变成了“妄”,变成了不真实,结果非常的不理想。
“行”很关键,是最终付诸行动的点,思考再多事情,说再多话语,做再多工作,这一点上不能做到,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是白搭,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唯有真正的把思考到的和自己具体行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出更好地价值,才能让自己往更好地地方发展。有了前面几件事情,那么自然是要“造作”了,具体怎么做就看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了。
这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我”就是这样产生的,由这“色受想行识”结合起来产生的。平常我们说万物和合而生,五蕴加上四大,万物就和合而生了。这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地如同人身体中的骨头;水如同人身体中的血液,津液;火如同人身体的温度;风如同人的呼吸,和外界相通。
说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成这万千事物,实际上这四大单指那“色蕴”。人是万物之灵,依据四大条件、元素和合而成的。从色相的角度来分析世间万物,哪个事物不是这四大组成的,房子,车子,花花草草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与万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这个关系,这个世界才产生如此多的变化,很精彩,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