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僧人,抄唐代孟献忠金刚般若经的灵
2025/5/9 来源:不详(日文)金剛般若集験記こんごうはんにゃしゅうげんき
闻是编译
这册《金刚般若集验记》是高山寺(京都)传来的,所以称其为高山寺本-1帖。纸本、墨书、折本、纵24.3横14.2,平安时代·承历3年(),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金刚般若集验记》(3卷)是唐代孟献忠于开元6年(年)所撰的《金刚般若经》的灵验记。上卷是救护与延寿,中卷是灭罪与神力,下卷是功德与诚应,共由6篇70章组成,是初唐时期对《金刚般若经》信仰的珍贵史料。
此作在日本自古就广为流传,在《日本灵异记》中将其与《冥报记》齐名,在《今昔物语》等书中也有来自本书的传说,对传说文学(日本的“说话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帖中有承历3年(年)孟夏(4月)藤原师国的书写的批注,明确了书写年份。据《尊卑分脉》记载,藤原师国为权中纳言泰宪或其弟上总介邦通之子,官封相模守、弹正少弼,官居从五位下(日本古代官职位阶)。
首朱方印
本帖首尾钤有“高山寺”朱方印章。另外,封面上有“五十五箱”的朱书,这与镰仓时代的《高山寺圣教目录》记载一致,可以确认本帖是从高山寺传来的。
尾朱方印
《金刚般若集验记》最古老的手抄本,是抄写于平安时代前期的石山寺所藏的上卷以及天文大学所藏的僚卷的残卷,而完整保存3卷的抄本中,本帖是最古本。作品装帧为粘叶装,封面为竹八双。
《金刚般若集验记》译文如下:
唐孟献忠撰卷上(并序)局部
夫般若者。乃诸佛之智母。至道之精微。为法海之泉源。实如来之秘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于名相而界入。称谓稽而不逮。离于见闻觉知。智识诠而逾远。无行无得。所以致其功。不住不染。所以成其慧。探其玅者。行皆道场。达其理者。动为佛事。至于一十二经。八万四千之法。等三辰之竞耀。仰慧景而同晖。类五衢之争驰。入真乘而共辙。惟寂惟寞。感而遂通。何虑何思。诚而必应。其有一念淨信。四偈受持。福无量而无边。。。。。。
阆州阆中县丞吕文展。常诵金刚般若。三万馀遍。灵验若神。六七年前。一牙无故自落。至诚发愿。牙即渐渐而生。今始长一半许。开元五年正月二日。又牙无故自落。依前发愿。牙遂更生。老而牙生。葢亦神助。
去开元三年。盛夏亢旱。草木燋黄。刺史刘瑗。令其精心诵金刚般若经一遍。未终。流泽滂霑。远近皆足。年糓以登。其年春季。淋雨妨损蚕麦。别驾韦岳子。亦令文展诵经。应时晴朗也。
开元四年七月。当州亢旱。降长史刘孝忠。又令祈雨。从午时至申。细雨微降。及至初夜。天遂晴朗。即于庭前。至心发愿。念诵般若一□未终。雨遂普霑。高下俱足。
开元五年正月二十□日。属以阴雨。刺史刘瑗。以明日既是甲子。若雨不□□恐经寺亢旱。遂令文展念诵般若。至心祈晴。启□□经。应时雨霁。至甲子日。天甚晴朗。般若之力。其应若□。
赞曰。道元一法。迹有三身。其化逾远。其德弥真。忘心而圣。不念而神。惟诚惟恳。应感斯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