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般若中的三个大智慧,看懂的人
2024/12/10 来源:不详《心经》:“般若”中的三个大智慧,看懂的人不一般!
“行深波罗蜜多时”,是说观自在菩萨在行持甚深的般若波罗密多的时候。微妙、甚深、无上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要实际修持的,不是只知道般若波罗密多的名字就可以了。
“般若”是智慧。这个智慧,既不同于世间的世智辩聪,也不同于出世间的二乘菩提,是不共世间、不共二乘的出世间大乘菩提,是成佛的智慧,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大智慧是“般若总相智”,明心见性时证得。
第二个大智慧是“般若别相智”,悟后起修到初地以前证得。
第三个大智慧是“般若种智”,从初地到成佛证得。种智又有两种,地上菩萨的智慧叫道种智,还没有圆满;佛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已经圆满。
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二种智慧,就是从第七住明心不退转到第十回向满心时的智慧,已经找到真心,已经明了真心体、性、相、用的总相和别相,但对真心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种子的智能还只是在修,没有真实证到。
般若系列的经典,主要是讲般若智慧的总相和别相,还没有讲到它非常细致的部分,即种智的部分。作为般若系列经典总纲的《心经》也是如此,只讲到总相和别相,还没有讲到真心所包含的无量无边种子及其细微的功能差别。这些问题要开悟获得总相智以后,在进一步修学别相智和熏习种智以后,才可能深入地了解和修证。
但是,只要能获得根本智,我们就能正确深入地观察我们的心了。如果圆满种智成佛了,我们不但能知道自己真心所包含的无量无边的清净功能,而且也能知道十方世界每个众生的真心所包含的全部清静功能和染污功能,并能自在地用清净功能,广度一切有情。
一切种智虽然有时也会被称为一切智,但不可与小乘的一切智混为一谈,二者名同、义不同。大乘的一切智是佛的智慧,小乘的一切智仅是声闻智和缘觉智,即仅指解脱分段生死的智慧。小乘的一切智细分又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
大乘佛法里也有阿罗汉,也有支佛。一种是小乘的阿罗汉和辟支佛听佛宣说大乘法以后,生欢喜心,发菩提心,回小向大来学大乘法;另外一种是大乘的菩萨在悟后修学过程中,努力地去断除自己的烦恼现行,在快要进入初地时,已经有能力彻断全部烦恼现行证无余,却故意不断尽,不证无余涅槃,发愿留惑润生,世世常行菩萨道。
这样的大乘菩萨,也可以叫做大乘阿罗汉、辟支佛。但这与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是有区别的。因为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虽然已断烦恼现行,却不了解真心,没有证到真心。
而大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是“不断烦恼而证菩提”。至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因为把故意留惑润生的一点烦恼也灭除了,在解脱功德上完全同于甚至超过阿罗汉、辟支佛,所以是完全的大乘阿罗汉、辟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