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13先阿含小乘,后般若大乘,佛
2024/1/24 来源:不详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8023515184729&wfr=spider&for=pc
01《红尘说禅》系列第78篇
咱们聊了大乘所发的菩提心愿力有多大——仅仅一个乞讨为生的贫女发心供佛的灯烛,竟然以摩柯目犍连四果大阿罗汉的神通都灭不了,这倒不是说阿罗汉的修为和法力还不如一个凡人,而是因为双方在愿力上的差别——小乘只求度己,而大乘却要度人,这是本质上的差别。就像是一个人家财万贯却不愿意施舍一文,而另一个人虽然只有一文却愿拿出来分享,从本身能力来说前者肯定远远大于后者,但对社会,对众生,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来说后者反而要超过前者一样。但是各位师兄们千万别误会,觉得大乘就比小乘殊胜云云,并非如此,其实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础,如果小乘都修不好大乘也肯定不究竟,就像是下面的地基打不好,上面的楼房也肯定是摇摇欲坠。再回到上面那个例子上,你只有一文钱,助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尽管心愿很大但却有心无力,所以提高能力也是志在必行。所以说,小乘是有力无心,大乘是有心无力,小乘大乘齐修才能又有心又有力,这才能福慧双修,究竟涅槃。《金刚经》: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一篇咱们继续来聊“善现启请分”第二,看看须菩提向佛陀请教了什么问题。02佛陀的说法次第,小乘求般若
我们之前讲过了,须菩提用当时非常恭敬的礼仪顶礼佛祖,然后请问了第一个问题——稀有的世尊啊,您是怎么来护持和嘱咐诸位菩萨的呢?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菩萨”指的就是发了菩提心愿意修行大乘法门的众生,绝大部分都还是凡夫俗子,和我们平时常听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大菩萨不是一个意思,那个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上求佛法,下化众生,乃是佛陀的得力助手,极为殊胜。而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道之后马上说了第一部经《华严经》,不过这个是在定中为那些根器善缘都是上上的天人和菩萨们说的,让他们都得了大利益。但是出定之后,佛陀面对的还是普通的众生,这里面上上根器的也不是没有,但是数量很少,所以他还是从小乘的《阿含经》说起,而且一说就是十二年,为大家打好基础。其实有些师兄对于小乘和大乘的含义还不是十分了解,“乘”是梵语,由于“五不翻”的准则并没有翻译过来,大家可以理解为车船等交通工具,我们要从此岸到彼岸必须要依靠它们,否则就落入苦海淹死了。而小乘指的就是小车船,只能放得下修行者自己,也就是“度己”;而大乘指的是大车船,不仅修行者自己可以坐,还能放得下别人,也就是“度人”。此外苦海波涛涌动还有风火二劫,这车船打造的如果不够坚固的话那也同样无法过去的,那么怎样让它更坚固呢?用的不是金银玛瑙砗磲璎珞等七宝,而是般若智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刚经中的“金刚玉”!也只有这“其体最坚”不可摧毁的金刚玉打造的车船,才能顺利的载我们乘风破浪到达彼岸,而小乘所修的根本目的就是得到“般若智慧”,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切的根本。否则车船不坚固,自身都难保,又谈何度别人?03大乘求慈悲
就这样在《阿含经》讲完之后,弟子中有很多都得到了般若智慧,自己也得到了解脱,比如须菩提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这些跟随佛陀最早的弟子,都已经有了大阿罗汉果位了。而这个时候佛陀开示讲《方等经》等大乘佛经,以培养众人的慈悲心,换句话说等于告诉须菩提等大罗汉们——你们自己的智慧已经够了,船也修的够坚固了,但是慈悲心还不够,终究还不究竟,所以要开始“回小向大”了。然后又讲了八年《方等经》之后,佛陀又开始讲般若经——这不仅是大乘经文而且还是其中最深的,非根器缘法具足的弟子不能理解,而且这一讲就是二十二年,直到佛陀涅槃。如果说小乘佛经是小学的话,那《方等经》就相当于中学,般若部的经文就是大学了,这里次第分明,必须有个先后顺序,佛陀早就洞慧了这一切,从他讲经的次第就能看出。而《金刚经》又是讲般若部经文的最后几年才开讲的,因为这一部乃是直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究极智慧,所以绝不是一般人能听懂的,必须“智慧”和“慈悲”都有相当底子的人才行,比如此时的须菩提。所以须菩提这才请佛陀开示,稀有的世尊啊,我们在座的这些发了菩提心想要修大乘的菩萨们,又该怎么降服自己的妄心,又该让自己的这颗菩提心在何处安置呢?这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其实乃是修大乘的根本问题,佛陀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咱们再来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