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圆明照大千我们一起来修学瑜伽师地
2023/6/10 来源:不详上面说到关于辩机法师辩机和尚的事情,这里不多介绍,我们继续分享其他内容。
自佛法东流,年载修远。虽闻《十七地论》之名,而不知十七者何也。《地持》、《善戒》但是菩萨一地。《决定藏论》是决择分初。自余汉土皆未之有(善戒经是求那跋摩译,地持论是昙无谶译。传闻梁武帝时,真谛太清四年岁次庚午十月,往富春令陆元哲宅,为择琼等二十名德翻十七地论,始得五卷)。今始部分具足,文义圆明。荡荡乎明大明于重冥、锽锽焉声希声于宇内,斯可谓整蹄驾于玄途、辟幽关乎虚室者也。
“自佛法东流,年载修远”,前面我们把《瑜伽师地论》从西方印度东流至汉地的因缘已介绍过了。本论来到中国,使汉地诸学子有缘得闻此论的确是不容易。“年载修远”说明这个年代很久了,到玄奘大师那个年代,已历数百年之久。
“虽闻《十七地论》之名”,在玄奘大师离开中国去印度这个时候,当然玄奘大师自己是听过这个《十七地论》的名字了,而这个《十七地论》我们知道就是《瑜伽师地论》,这个奘大师当时也知道,可能把十七地论当成俗称。《瑜伽师地论》没有到中国来,整个中国的佛教界就知道有这么一部大论,那当时是谁说的呢?也就是印度来到中国来的一些梵僧,弘扬古唯识宗的这些人。因为在中国当时唯识宗地论宗分北派南派的,也就是菩提流支、陈代真谛三藏法师等这些人。菩提流支是弘扬唯识的法师,《法华经论》、《金刚般若论》等著作都是菩提流支翻译的,而真谛三藏法师则是翻译了无著菩萨的另一部论《摄大乘论》。
所以关于《瑜伽师地论》虽在当时尚未传到汉地,但由这些弘扬唯识的梵僧他们应该经常会介绍到。所以在当时我们汉地中土佛教界,也能闻到《十七地论》的名字了,“而不知十七者何也”,对这“十七地”究竟说些什么却是不怎么知道。
“《地持》、《善戒》但是菩萨一地”,关于这个《地持经》,也有说成是《地持论》的,这是由昙无谶三藏法师翻译的,昙无谶也就是翻译《涅盘经》的三藏法师,昙无谶比鸠摩罗什法师稍晚几年来到中国来。而这个《善戒经》是求那跋摩翻译的,这两部书的内容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的一部分。那是《瑜伽师地论》的那一部分呢?是《瑜伽师地论》里面十七地中有个〈菩萨地〉,这个《地持论》和《善戒经》就是《瑜伽师地论》里面的那个〈菩萨地〉本地分的内容。
“《决定藏论》是〈决择分〉初”,这个《决定藏论》是真谛三藏翻译的,它也是《瑜伽师地论》里面的一部分,是〈决择分〉里面最初的那一部分。可见当时,已有较为零散的《瑜伽师地论》内容流传到汉地,并被译成汉文,只是不系统。
“自余汉土皆未之有”,除了上面说的《地持》等这几种之外,剩下的系统论述的《瑜伽师地论》我们汉土都没有,都没有翻译过来。
“传闻梁武帝时,真谛”三藏法师在“太清四年”的时候,于“岁次庚午十月”,真谛三藏“往富春令”,就是到了富春这个地方当县令,在“陆元哲宅”即一个叫陆元哲的家里面,“为择琼等二十名德,翻《十七地论》,始得五卷”,这只是传说。
“今始部分具足”,而现在这个《瑜伽师地论》一部分、一部分共五分十七地,全部翻译完毕后,《瑜伽师地论》始完整具足了。
“文义圆明”,说明论中佛法文也圆满、义也圆明了。
“荡荡乎,明大明于重冥”,这是对《瑜伽师地论》的评介,这个“荡荡”是指无边廓然广大深远的意思。“明大明”则是指论中佛法直真实义的智慧无量光明就是大光明,能破除一切愚痴“重冥”的黑暗。
“锽锽焉,声希声于宇内”,这个“锽锽”是以古钟之锽声比喻佛法之无碍圆音,能够将大音希声的佛法传遍整个环宇。此句与“荡荡乎,明大明于重冥”形成工整的对仗,“明大明”与“声希声”的第一个明与声皆作动词解,都是动宾结构。“希声”一词源自《老子》(也叫《道德经》),《老子》上面说:“听而不闻”,叫做希声。此处用来比喻佛法,就是“其说法者无说无示”,那叫做“大音希声”。
嘉祥大师解释:“言满大千实无所说”,佛说法的法音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但是佛没有说话,这就是叫做“希声”。就是这样的只可意会的一个微妙的法音,“声希声于宇内”。这两句不仅文辞之美,而且喻义之贴切令人如饮甘露。
“斯可谓整蹄驾于玄途、辟幽关乎虚室者也”。这又是一句用语极为精致的表达,如同禅境机锋转语。“整蹄驾于玄途”指《瑜伽师地论》阐述修行各地境界甚至胜义之“玄途”也如是驾轻就熟;“辟幽关乎虚室”,也是在本无分别界别的“虚室”之清净法界因言施教而非常准确无偏的安立种种“幽关”名言。
三论宗(以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等三论立宗)的《十二门论》里面,有僧叡法师作的序:“整归驾于道场,毕趣心于佛地”,修辞手法与此句“斯可谓整蹄驾于玄途、辟幽关乎虚室者也”异曲同工。但“整归驾”中以“归驾”为喻,有暗指归家稳坐之义,而修行六度波罗密、修止观和参禅,也可以“归驾”喻指。
我们结合起来理解一下。“整归驾于玄途”是因,“辟幽关乎虚室”就是果,由因而得果。“明大明于重冥”是义,“锽锽焉,声希声于宇内”则是教,此两句为教、义一对。“斯可谓整归驾于玄途,辟幽关乎虚室”,则是因果一双。这都是赞叹《瑜伽师地论》,言语文词再优美,不如我们亲自修学这部大论来的亲切。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感恩各位的聆听因缘,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