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胜义谛与世俗谛二谛圆融的讨论
2023/8/13 来源:不详昨天问了两个问题:一、当你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时,有人说“出世觅菩提恰如兔求角”而不用离相方可觅菩提。你们怎么认为的?二、有人说胜义境界一法不立,而又有人说般若实相是见一切法空与立一切法具同时具足,谁是谁非,大家又怎么看?
对第一个问题好象鲜少有讨论,第二个问题后来看到自由之心师兄与普净师兄有激烈的争论。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好象后面把我也扯进来,自由之心师兄说我是赞同她的观点呢还是否定普净师兄的观点没看懂。几位都说要等我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三千师兄更是因为我抛出问题后未置一词拐着弯挤兑我。
本来我提出这两个问题,除一方面启发大家就这两个看似矛盾实则圆融统一的现象,而在偏偏这种圆融统一的现象(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似乎矛盾而实相中统一圆融的问题)成了立不同宗见的凡夫相互攻讦的依据,就是我们的争论、争辩,双方都在运用佛言祖语去表明自己的宗见成立而否定对方观点的正确。却不知道佛陀看似矛盾的两句话立于不同的境界却都是实相都是般若都是教证的真实现况。故佛教教内多有争论,有的还真反倒成为了人我是非之争,故我提问题皆是随缘,因群里讨论而起,但目的却想一箭双鵰。
确实这两天我多嘴了,不知何因缘让我这个凡夫的心总那么不清净,以致于总忍不住出来乱放炮,显摆一下自己的存在。所以昨天提完问题,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了。但凡夫毕竟是凡夫,无法避开缘起势在必行之异熟果现行。既然几位师兄点名要我评论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也没有办法硬着头皮要说上几句。
但回头挤牙膏一样想挤出自己的所见,却发现无论我怎么穷尽推求,找不出半点自己的东西,只好还是依照教证理证,对这个问题说上几句。为什么呢?在对究竟胜义的抉择方面,我是中观应成派也即离边大中观的知见,应成派根植于龙树的中观论,萌芽于佛护,于月称、寂天等初始即着重抉择离四边各别自证智。因对“世俗中是否成立自相”与清辩自续派中观不同而抉择不分胜义世俗当下遮遣故,由此寂灭执著胜义世俗二谛各自分割,应成现空双融。因此,与胜义实相已得契合之见,远离一切承认。由此以应成理能摧一切有无诸边和矛盾戏论诸法,故称应成派。应成派虽说有自宗,但其无有任何所立,以无所立,故而无害。
为何不立宗,因一立宗则自害其义,其本身应成之义即包含有凡有所立,即应成堕入名言中的对立面而不可避免落于名言世俗的二元法无法超出世间成形而上出世之无二非无二离戏胜义。是故,《楞伽经》中,佛对大慧说:又说:就比如自由之心依的就是应成派中观的知见,说胜义境界一法不立,这本来就是一法不立,不管胜义世俗,无有一法存在可堪忍的自性,当体即空,毕竟空无所有,遣荡其余。但只要你不立尽破,则无有任何过失,也不为任何所害,本来法尔如是,法界不生不灭,寂灭恒常。但你不能立此宗见,只要一有所立,就堕名言,于名言中就能找出相对立的落处。既然一切法不立,你立的这个“一切法不立”也应不立。所以普净师兄很敏锐,抓住自由之心这点落处紧逼舍。
但说着说着,普净师兄又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执立“般若实相是见一切法空与立一切法具同时具足”,按她自己说的“见一切法空”是“空一切法”而且还有不同;另一个是把自由之心的应成派知见说成是断灭论知见。所以,毫无疑问,在这里应该拣择清楚。
介绍一下中观应成派关于二谛的抉择,因为就中观应成派的观点,已然圆融了四重二谛的现空双融知见,建议大家可以去参研。
关于胜义的抉择,如果遮生住等、遮无生无住等,仅仅无遮之空,也只是离四边大空性之入门,故取名为假胜义或同分胜义。《中观庄严论》云:“与胜义同分,故亦名胜义。”
无始以来被无明实执熏染的众生在未闻思佛法和实修之前是没有机会生起离四边智,故首先必需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知见决定所开出的心所妙慧,方可逐步随机契入。因此,自续派中观对经论中遮色等所有一切,仅诠释为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进而才不承许单空为实相究竟之义,故于胜义的抉择与应成派无有分歧。如《中观庄严论》云:“无有生等故,定无无生等。”又如《中观二谛论》云:“真中无遮遣。”
尽管如此,中观自续派暂时抉择道般若时,虽于胜义中抉择不生不灭,却遮不了世俗中似有生的显现。因此,自续派称,以观名言量成立诸法于世俗中持其自相,而胜义中其所有显现一无成立,所以于所遮诠会加胜义拣别,而立有“胜义中无、世俗中无欺有”,以如此拣别不存在破坏二谛各自之处。这样的话对于初机学人极为适合。如清辨云:“无诸正俗梯,欲上真楼阁,于智不应理。”这里,我也很赞同,因为许多学人的确连华严理无碍的实际理体边都未触及,却总爱谈论事事无碍的佛菩萨境界。
然而,就究竟实相而言,“世俗中有、胜义中无”此有、无二相确实不是各自偏堕而住,因为:任何一法所现色等即是空,空的同时即是其色等显现。因此,应成派抉择乃至在没有显现空有双融、现空双融境界之前,就不承许已离于三十二种增益的法界,那么就不算是真实般若波罗蜜多。所以,普净师兄所说的智者大师、慧律法师的观点与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无任何相违,自由之心师兄说含有世俗谛不成胜义之判断是不成立的。
中观应成派知见,广义应参阅《中观庄严论释》。因此,应成派唯一着重抉择双融离戏大中观,由此当知于应成派是没有真假胜义的类别,自由之心师兄在这一点上经常会出现混淆,好好体悟一下。
就比如前些天我与钱昭师兄的辩论,自由之心师兄当时就是赞同钱昭师兄的应成派而且是宁玛派离戏大中观的知见,但是这种知见没有系统完整的熏习,只有片断的领悟,所以也根本察觉不出我也是持同样知见,察觉不出我已经通过询问让钱昭师兄的观点自己堕落成中观自续派的知见了。
这里有无遮及非遮之分。无遮的观点就是钱昭师兄一开始阐述的,胜义不是你除去一个法而生出另一个法,一切法在胜义中无需遮遣,法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而自续派是非遮,多少偏向你遮破世俗不净法后生出清净法界的观点。
所以当应成派遮破一切法在世俗中所持自相时,即遮色等等所有遣遮唯是无遮。因为只是在名言中以胜义理去直接抉择无生,即非自生非他生非共生非无因生,这个还是普净师兄做足了功课,引用许多关于破有无生因、离一体多体因、大缘起因、金刚屑因等教证,我看了一下,基本很全面了。都可以直下由我们现世生活里当下承当,以无遮抉择究竟胜义。
若非遮而遮,终究成为耽著有事,因此耽着而不能成毕竟空义。因此,以无遮抉择胜义的同时缘起无欺显现而现空双融,所以必需灭除遮立的执著。《五次第论》云:“显现与空性,通达各分已,若时融为一,于彼说双融。”
就如前面所说:,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也说:
那么,我在与钱昭的辩论中,我是强调一切的有为法相本来空无所有,只是因众生病目而存,根本无需遮遣和净除,因本无生,故无所灭。由此引钱师兄的观点由无遮变为非遮。更重要的,我用八不的统一强调不生不灭不能在离开不一不异的条件,而引用不一不异又引导出钱昭师兄其偏随的不仅唯真如不增不减,而执法相的不增不减。法相的不增不减,不论在胜义或世俗,显然与实相相违。
所以,诸法真实性胜义者,离有、无、二俱、俱非一切边故,非心行境,心及言说为世俗、非胜义故。以心缘“此是”“彼是”等而取,以言说“此是”“彼是”,凡心与言说行境之法,若以理观察,皆是无实如幻的空性,而能堪忍的自性、自相等独立性则何时亦不可能在法理上能够圆融。这里面,中观应成派具足了四重二谛的圆融,在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论》等著作中,已很好的圆融于一佛乘。
所以,“真中离戏聚,乃为真胜义,依于分别心,非真成世俗。”自由之心与普净师兄之争与群里论坛里网络里乃至许多不同宗见的争论一样,实际是同室操戈。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矛盾现象?我提问题两个初衷之一并没有答案。
也如同前一阵讨论六祖的“本来无一物”偈颂是否有开悟、有明心见性一样,我介绍到了触证如来藏空性分与智慧不空分、诸法总相与诸法别相、真见道与相见道、见道与现空双融是不同次第一样。不同的境界是不可能完全一致和相同见地的,初一的月亮怎么可能和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呢?
普净师兄可能很反感我用唯识,所以我今天未敢再用唯识去解释,而用的是四重二谛圆融的问题。那么在第一个问题“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与“出世觅菩提恰如兔求角”的所谓矛盾,其实只是第一重空与有的真俗二谛相融;而第二个问题“胜义境界一法不立”与“一切法空与立一切法具同时具足”则是从第一重到第四重二谛圆融都存在,是看你怎样去解读而已。你们怎么认为的?对于胜义境界,在第四重二谛之胜义谛中,是非安立胜义,一落言诠,即属俗谛。故建议各位同修,好好参悟。
对于普通俗谛,一定是有正知正见,一定是有标准答案,我们可以与时俱进,但无需自我建立。然而对于形而上的胜义知见,亘古以来,诸佛如是说,法尔如是,但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千万不要以佛在不同境界的不同胜义量轻易去相互诋毁,否则会不经意犯下谤法过失,还需请同修有缘慎之,再慎之!我曾见到过有的同修,用《瑜伽师地论》中凡夫地知见去破斥圣者菩萨地知见,即用业感缘起去破阿赖耶缘起甚至是破真如缘起,岂非是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