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迷茫无助时,不妨读一读心经
2023/6/23 来源:不详《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整部《心经》的次数很少,只有个字,却把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真谛等阐是的清清楚楚。对我们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让人心态平和,内心安宁。
很多古代书法家、艺术家、王羲之和张旭等都喜欢抄录心经,僧人更是把心经作为早课必读的一本经典,有人问王羲之喜欢抄写《心经》的原因,王羲之坦然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就是觉得超级朗读的时候,感觉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而在科学发展迅速的今天,这种现象的原理逐步被大家认识和公开,首先确认的是当我们在读《心经》的时候所发出的声波会使人心情舒畅智慧如勇,还有声波的振动可产生共鸣现象发生音谐等。
打个比方就像人们在深夜听到雨声,或者在大海边听到波涛的声音,会觉得内心安宁,《心经》也会带给人们类似的感受,《心经》代表了佛法空性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我们所想的智慧,不是诸如学习好创业能力强社交能力强,某一行某一业的具体的聪明才智。
它是一种作用于我们整个人生的智慧,其次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从容豁达处世,现代心理学普遍认为,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作用让人奋进、努力、进取、快乐,反之亦然。
但是我们普通人常常很难了解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甚至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而苦恼,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人们会被种种假象所迷惑,如何不被假象蒙蔽获知真相,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心经》所讲的般若,就是让我们去认识真实的情况,而所采用的修行方法,就是“观照。”
观什么呢?观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心经》的核心莫过于刚开始的第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心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具体的的方法,“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说这句话中蕴藏着十分广大的智慧,所谓的“五蕴”值指的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广泛的来说世间一切物质,人的身体心理等一切有形无形之物,以及精神上的意识、感受等等,都包含在这五蕴之中。
分开来看,色蕴可以理解为物质状态及现象,或者说一切我们所见的有形的东西,而其他的四蕴都属于精神层面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感受,人人皆有的七情六欲,各种烦恼障碍,思想活动,具体的行为做法,包括现代科学研究提出的潜意识等等。
五蕴皆空的意思不是说这一切都不存在,而是这些都不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内在本有的空性。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我们只看到了他的外表,看到他的行为,看到他的语言,可是就物质层面来说,如果不断的细化下去,人体其实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还可以再细分,那么细化到极致又是什么呢?也许可以无限的细分下去,无法描述,这可以看作空性。
人的精神层面,也可以细分,可以把每个念头都进行不断的拆分,到最后得到的还是空性,人生在世如深处荆棘丛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苦,只要做到信念不动,人的各种苦与烦恼就能够消除了。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身外之物,无论是亲卷、彩色、还是名利地位等等各种身外之物,我们都不能太过执着,舍不得放不下就有万般苦,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看破这一点以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空苦无常。
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过度执着,才能生活的更加潇洒自如,看到自己的心,看人生匆匆,万物说到底都是云烟,最终能够达到不被外物所影响,以一种更超然豁达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我们就能以更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城市之间也会少了很多纷争,多了很多和谐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