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的清明节佛弟子可以做些什么
2022/6/3 来源:不详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缅怀先辈、祭奠逝者,寄托自己的哀思与怀念。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报。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奥密克戎等变种病毒快速传播,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各地也陆续发出倡议(浙江省佛教协会关于清明祭扫的倡议),倡导大家遵守所在地区防控管理要求,异地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减少出行,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对于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作为佛弟子的我们如果不便前往公墓祭扫,或前往寺院敬香,在家中追思先亡时都可以做些什么呢?
1
蔬食供养
就“祭”字本义来说,一方面是对逝者表示追悼,另一方面也指杀牲供奉鬼神。事实上,祖辈既然已经往生,他们的神识就早已转生于六道中其中的一道,不再是他们以前的身份了。因此,对已亡的父母及祖先,我们应心存感恩,代作善行。
世人不明白因果轮回的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使祖先减损福德,更受殃累,冥阳两损,对先人、对自身都是有害无益的。我们学佛后,自当发扬正信,准备香、花、灯烛、水果、糕饼等供品来供养祖先、寄托哀思,不再以顺应民俗为理由去杀生。
2
践行孝道
清明节是我们带着感恩之心实践孝道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追宗思源,感恩祖先的福荫,更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敬顺孝养还健在的父母。
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孝,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如佛陀在《阿含经》中更教导我们以五种智慧的方式敬顺父母: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另一种是出世间孝。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言:“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唯有精进学佛、行菩萨道,更要启发父母一起学佛修行,让父母亲眷脱离生死烦恼,才是身为子女之“道”。
3
诵经回向
对于先亡,我们除了恭敬供养,还可以代作善行,如斋僧、食素、诵经、拜忏、供灯、放生等。这些善行虽然形式各别,但重在心意,只要以至诚恳切之心回向,便能够借此功德为亡者祈福。
例如诵经,在清明这一天,或者前后几天,若时间允许可以诵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文,并将殊胜的共修功德回向历代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亡者业障消除,往生极乐;生者问法明理,健康长寿。乃至一切众生,都能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成就无上菩提佛果,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4
思惟无常
对于修行人而言,死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是生命真正的转折点,也是毕生修行的一场考验。因此我们不应将清明的意义局限于对亡者的追思,也应当认识到,这也是无常的一种表达。
青山无语叹人亡,草露风灯闪电光。人归何处青山在,总是南柯梦一场。人生最为痛苦的莫过于阴阳两隔,与之相比,世间种种“诱人”的欲乐都顿显索然无味。通过清明,我们应该认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有漏皆苦的知见,以“如救头燃”的紧迫心来珍惜人生的每一天,用功修行,以期尽此一生了生脱死,出离五浊恶世。
壬寅清明,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祭奠亡者的方式虽和以往不同,但所表达的心愿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我们对祖先、父母生起感恩心与恭敬心,对一切亡者都生起慈悲心与救护心,也让我们自己生起出离心与精进心。
点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