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智亦无得解

2022/12/25 来源:不详

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5229348.html

《心经》的心要就一个字“空”。来来回回都在说色空、身空、心空,一切皆空。可是心心念念都是“空”,所以终究是被空遮蔽,执念太深没有真空。

一个人为什么要参悟佛理?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心愿,无所谓好歹。佛家广开方便之门,接纳众生。可如若眼里看着佛经,心里却满是得与失,心既然已经装满,那佛又将如何入座!

所以此处在推开“四圣谛”后,又重申了“无智亦无得”。不但拔除无明,冲破妄见,察见真如空相,就连这个真如空相也还是我执。已经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勉强形容是“涅槃”的境界。

这个智就是能证得“诸法空相”的般若智慧;而得就是所证得的“诸法空相”。能空诸法的智慧和空诸法智慧后所得法空,这两样都不能得。一执著便不是空相。

真正的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真正的空,必先无我。既然无我,自然也就不存在我的修习的行为,也就无所谓是否存在证得空相的般若智慧。即无修习,又无智慧,也就没有什么证得与否。自然也就不会有功果,也没有菩萨,没有佛。一点儿行迹不着。

此处无声胜有声,可以上演“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一幕了。唯有《道德经》上一问最贴切,问你“能婴儿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这里,义理、心法都已经交代明白。《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共分七段,除去第一段起引领,指导作用。后面三段描述彻悟解脱后的境界;赞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伟大;以念梵文咒语,表达难以言喻的感动之喜悦。

中间主体的三段已经剩下没几个字了,并且有许多环套反复之处。第二段,五蕴皆空;第三段,诸法空相之相状;第四段,以前两段的“五蕴皆空”和“诸法空相”为空,达至无上境界。《心经》就是佛之门,佛门大开,剩下的就只能随缘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