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靠着这部心经,才得成的佛果

2022/12/23 来源:不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家指导修行的无上宝典。自从这部佛经被译为汉文后,很多人如获至宝,每天坚持念诵、抄写《心经》。特别是在《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人物乌巢禅师将一部《心经》给了唐僧,使得他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与顽劣的孙悟空有了共同的话题。因为孙悟空也非常喜欢《心经》。

《心经》全文

我们知道,他们西天取经成功后,只有孙悟空和唐僧得了佛果,同他们一路经历磨难的沙僧和猪八戒,并没有获得佛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孙悟空和唐僧一直都在研究《般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戒和沙僧虽然一路也跟着降妖除魔,吃苦受难。但是一位修行的人看不看佛经,从理论上讲,是有根本区别的。

《波罗蜜多心经》,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心经》,但是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故意将它写成“多心经”,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心经》。这部《心经》是乌巢禅师传给唐僧的,乌巢禅师不仅仅将《心经》传给了唐僧,还想收猪八戒为徒弟,但是被骄傲自大的猪八戒拒绝了。

我们知道,一般有绝高本领的人,看到好的苗子才会起收徒的念头,普通的苗子,即使你想拜他为师,他也会直接拒绝或者用其它的方式拒绝。虽然唐僧也是一棵好苗,但是他已经被如来相中,前世曾经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所以乌巢禅师不可能去抢如来的弟子。应该来说,他的目光应该转向孙悟空才是,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足以证明,猪八戒的慧根应该是超过孙悟空的。各位读者,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乌巢禅师被猪八戒拒绝后,却仅仅只是赠了一部《心经》(小说中为“多心经”)给唐僧。唐僧不识货,却被孙悟空如获至宝。劝唐僧赶紧收下。然后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不断地揣摩经文中的意思,并与唐僧反复参悟。

乌巢禅师在指点唐僧

西行途中,白龙马一路上仅仅只是以苦力状态,负责驮着唐僧,或者是行李,去往西天。即使经历了磨难,它多数是不闻不问,只是偶尔间出出手。

我们再来看看沙僧与八戒。《西游记》中对八戒的性格描绘很多,甚至连他的出身、武器的来历,如何投错了猪胎,都交代得很清楚。并且他还留存有在天庭的记忆,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像其他的神仙一样,喝了一碗“孟婆汤”再去投胎。

佛教中讲修行,所谓的修,就是让自己的心,逐渐的看淡世上的一切,并且能控制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欲望。一般人偶尔也能做到这些,但是并非时刻都能做到,所以,修行人与普通人多少还是有区别的。为什么修行人几乎时刻都能做到控制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欲望呢?仅仅只是靠着“我皈依了佛门,应当遵守戒律”吗?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不过不是关键因素。

如来

关键的因素是他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学习佛经,能够参悟出佛经的真意,也就是武则天所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愿解如来真实义”。做到这一步,他的智慧就会出来。然后他再运用他的这种智慧,不断修持,就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即使遇到困难与磨难,也能很快过得去。

纵观整部《西游记》,孙悟空的脾气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发生改变。甚至唐僧的脾气,包括对待孙悟空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开始孙悟空的顽劣,唐僧对他大发雷霆,到后来的对孙悟空绝对的信任。甚至孙悟空从一开始动不动就一棒打死,到后来的认真调查妖怪的来历,甚至对许多妖怪都网开一面。唐僧与孙悟空之间除了一路上互相的磨合之外,也应该与他们一路上不停的互相探讨这部《心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们也真正地看懂了《心经》的内容,并且,做到了其中经书中成佛所需要的要求。

观音菩萨

如果说,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只要经过这一次磨难,会修成佛果,那么比猪八戒慧根还差的孙悟空,也获得了佛果,除了与孙悟空不断地钻研《心经》,应该没有其它的理由能超越猪八戒,得成佛果。不知道诸位读者是什么看法,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