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世没有风险的投资

2022/10/18 来源:不详

北京著名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节选自《在浮世》P-P

版权归原作者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布施有不同内涵,如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帮助他人;法施,是以所学佛法及知识技术帮助他人;无畏施,是以仁爱慈悲使众生获得安全感。布施不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获得极大利益。一方面,布施能帮助我们破除悭吝。凡夫贪著财富,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往往因悭吝而不愿施舍。哪怕是平日几乎用不着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觉得它重要起来。布施,正是克服悭吝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布施还能广种福田,改变贫穷之因。凡夫目光短浅,以为布施一点,自己就失去一点。

殊不知,布施就像农民播种,每一粒种子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说种田还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减产,但耕种福田却毫无风险,必能获利。发心越广大、越纯粹,收获也就越大。那些在春天舍不得播种的人,秋天能有收获吗?他们若知自己因悭吝而错失良机,必定后悔莫及。不少人一生为贫穷所困,正是因为往昔不愿布施所致,倘若不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这一业因,贫穷状况将难以改变。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无论怎样努力耕耘,都难有所获。唯有从改良土壤着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说,布施既能解决贫穷,也能使人生培植福德。

对于修习布施法门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特别加以注意。有些人布施是为博得美名,以此沽名钓誉;有些人布施是因有愧于人,以此换得心安;有些人布施是为显示富有,以示高人一等;有些人布施是为逃避厄运,以此破财消灾;有些人布施是为受人拥护,以此笼络人心;有些人布施是因争强好胜,以此自我炫耀;有些人布施则为功利使然,以此作为盈利方式。在佛教看来,这些布施都是不如法、不究竟的。虽然也能带来相应利益,却会因发心偏差导致种种后遗症。

所以,布施也要在般若引导下进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如法的布施,是从慈悲心出发,以智慧观照世间需求而修布施。

在布施时,应不住施相,不认为我是施舍者,对方是受惠者,也不执著自己施舍给他多少财物等。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虽行布施而不住于相,其功德如虚空般广大无边,不可穷尽。

摄影:小宜

校对:文文

美编:小径

END把时间交给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