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智慧开创光辉人生
2022/7/28 来源:不详光辉人生的要素:健康、人际、事业、家庭
一、健康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无病苦)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
疾病都是从思虑而入,从心所生。心生产生能量场,影响物质组成的变化。治病先治心。六祖坛经是最高的心法。
1、心火上升,影响到肺(金)。患得患失——心脏病
2、六祖坛经教我们以心的变化改变身体。心情不好就会出现血压高,可以拍打降压。
3、安心能够补肾,以悲心改变。扶贫触动内心的慈悲
4、肺主魄力。果断就能够成功。魄力、胆识、判断力。
5、肝主魂。魂不守舍最初就心不在焉。自然做事不认真,态度不好。改变态度要从调养“肝”,用爱和感恩化解锐气。思维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思维国土恩。思维觉悟者的伟大。慈眼看众生,众生都很喜欢自己。
6、恐伤肾。观照一切无常消除恐惧
7、心情烦躁大肠排毒功德不好。精神稳定的人大便畅顺。
8、胃主意志。胃不好的人提不起精神。
9、结石就是火所生。消除无名的火,结石就不存在
10、膀胱炎就是经常发火造成的。
11、不开心的人三焦湿毒。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就是三焦湿毒。
2)心灵健康(心灵健康无烦恼)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不住相),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3)灵性健康(灵性健康大自在)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为无住为本,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诸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为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二、人际关系1)正确的人生态度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
洁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2)包容的心态
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3)感恩无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三、事业1)了解自身条件——目标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著境即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2)学习——方法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3)行动——坚持
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4)成功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四、家庭——五伦君臣有义——互助
父子有——互爱
夫妇有别——互爱
长幼有序——互让
朋友有信——互让
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建立价值观之五伦人生.是成功幸福的正确方向
五伦是君臣有义,君使臣以礼,臣奉君以忠,君不学桀纣,臣不学曹秦,君则正,臣则忠, 自然君臣有义也。
父子有亲,父教化子弟要仁慈,子侍奉父母要孝顺,父慈子孝,自然父子有亲也。
夫妻有情,夫待妻尽其责任,妻事夫君尽温和,夫爱护贤妻,妻敬爱夫君,夫唱妇随,家有大小事情夫妻商议而行,自然夫妻有情也。
兄弟有序,长为兄,幼为弟,兄爱小弟,小弟敬兄,兄宽弟忍,一团和气,祖业家财不争不贪,自然长幼有序也。
朋友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 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以上乃是五伦之道,人遵五伦,天 降吉祥也。
无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五伦.君臣无义父子无亲夫妻无情,朋友无信,这样会幸福成功吗?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六祖说只要消除一切对立对峙的矛盾我们内心就能禅定安宁,就能享受禅的安祥身心和谐安定我们能远离偏执是非人我一切矛盾和斗争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和谐圆满,就能共亨和乐幸福的温馨大家庭
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见自心佛,自度自戒。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从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燕提真性不易,名解脱见香,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来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所谓的美好,是一个人手不贪财,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意不念恶,身不贪细滑,口不出恶言,不贡高绮语,待人谦虚,懂得布施,这才是真正美好庄严的人。世间的脂粉佳人,身内身外,昼夜九孔恶浊淌流不已,有何美好?唯有六根清净之人,戒德馨香,令远近芬芳,得护法常相左右,六时吉祥无难。”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空”。而空并非世间所曾有的,会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现象。佛教讲的空是指物质的满足,心灵的自由。因此佛教说,人的命运没有所谓的好坏,一切好坏都源自于自己的性格,源自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个主宰我们命运的心灵,也就是其他教派所谓的“神”。性格决定命运(主体轨道发展方向)
情绪决定运气(成败效率)心情决定际遇(机会给予)
在《文殊般若泥洹经》说:“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现诸形,教化众生,偈云:文殊大菩萨,不拾大悲法,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儿丛,游戏於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饥蹇寒苦,处方面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就是说文殊菩萨不但在五台现五种智慧,而且化现诸形,如经中所说的化形僧人、穷人、老人、病人、乞丐,化这些的形的目的只有一个,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也是他的不二法门。
在今天看来,文殊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如果用这种智慧来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也是大有益的。用佛教的话说,人人都能“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度一切苦厄”的根本所在,它“能度一切苦”。众生也就没有了苦,这里的苦就是指的生老病死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果佛教界的信徒以及我们的大众,都能用文殊的智慧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和理念,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