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何谓佛教之住世正法

2025/4/10 来源:不详

前几日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佛教为会何衰落的文章,其中有讨论到万事万物的轮回因果,有生必然有灭,当然佛教也不例外,必然要经过所谓正法、像法、末法,这三个时期,且最终将彻底消亡,这是必然的大趋势。但若说到其中具体的原因,那就有很多了,实在难以一一详细列举、概括,并且说实话那也不是以自身的程度、能力来,可以做到的,实在非能力所及。但有位道友提出了她自己的见解,给出了佛教的衰落原因:

正法:原始四圣谛八正道;像法:大乘;末法:没人信,形成原因:佛教自己越玩越大。

这个说法虽然也自成一定逻辑,但我本人印象中的是:当佛住世时,称为正法时代;佛过世后,只剩佛像、佛经,所以称为像法时代;如今很多经典已经开始被怀疑,长此以往佛经、佛像都将会失传,那就是末法时节的来临。其实,自己本人由于对古文的生疏,读原典佛经相对吃力,因而对于佛门的经、律、论三藏,是几乎沾不到边的,只是似乎在南师的作品中,见到过这样的说法,自认为有道理,所以就记了下来。但热心的道友,不辞劳苦找出了一大堆的论据,如下:

“阿难,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与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余有五百年。”(《中阿含经·第经》);“阿难,今正法唯住五百年。”(《律》);“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杂阿含经》);“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中阿含30经》);“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杂阿含经》);“诸佛之最胜法义,即:苦、苦之集、苦之灭、苦灭之道。”(《长部》)

乍看之下,其中的内容好多,佛学常识也是有许多,于是顿感自身之才疏学浅,不由地惭愧心生,佩服之余,同时在网上又搜索相关资料。原来这些论据都是出自一本叫《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的书,从书名可知是为驳斥大乘经典《楞严经》的,书中自然也是引经据典,摘录出许多经文作证据。至于这本书的观点究竟正确与否?由于自己没有读过,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所以暂不讨论,但《楞严经》却恰好是本人所读过的那少有的几本经书之一,无论是从文学境界上,还是在道理、逻辑上,都是令人信服的,因为说的太好了。

然而,古代大德们对于佛经的讲解,有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允为魔说”。也就是说佛经的真正奥义,是只有佛才能懂的,我们凡夫俗子,若照字面含义来理解,佛会感到冤枉,但若是偏离了经文原义,便是入魔了,因而只有佛说过的才能称为《经》,而菩萨、祖师们的著术只能称为《论》。正所谓依经不依论,所以对于经典真正奥义的心领神会,就在于“通、达”二字,自己妄加注解,甚至随便听信别人解说,都是不可取的。而要做到对整个经典的“通达”,解答其真正的奥义,就需要用佛自己的注解了,也就是前辈们所说的“以经解经”,要从经文的前后、左右、上下,多方面进行对照、印证,再加上自己智慧的参究,以在及功夫上的修持、求证。

显然,对于佛经的断章取义,并拿来作为证据,似乎有点以点概面、以偏代全,因为执着于佛经中的某一句,而丢开佛经的前后语境、背景,以及当时的环境、习俗、听法对象等,其正确性、合理性是可想而知的。要知佛经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与弟子之间的一次次对话,面对程度参差不齐的众弟子们,正所谓蟪蛄不知春秋,有很多地方都只是在当时情景下,为了弟子能听的明白,而不得已的说辞。并且再高明的语言表达,也只能表达出真义的一小部分,因而在佛经中又分出了义与不了义之别,所以我们学佛,正是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而对于佛门所讲的住世正法,个人浅见认为,能够真正代表佛之正法者,唯有世尊一人而已。其它所有佛经,乃至佛之亲传弟子,都是不足以代表正法的,都应归类为像法,毕竟他们都与如来总是有所差别的。而对于“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余有五百年。”的说法,这个应当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因为越到后世佛法相对越衰落,越会变的似是而非,积累到五百年后,自然会偏离掉本义,所以要说“正法住世五百年”。但这个正法应该是指相对广义上的正法,与佛住世时的法相比,便不能算是正法了,因为佛住世时才是真正代表正法中的正法,因而所有的正与不正都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而对于“相似法”出,那是由于后世修学者的程度不够了,所以只要是对佛经的理解偏差了,学得似是而非,那自然就是相似法了,当等到没有人懂佛法时,自然就是正法隐去了。然而,也并不能说所有的大乘经典,都是相似法,都是伪造的,只有小乘经典是正法,因为若是那样的话,现在已过去两千多年了,早已超过五百年,但直到现在小乘经典也并没有消失,怎么能说没有正法呢?而对于大乘经典合法性的怀疑,那是历史考证的事,但几千年前的事情,谁又能真正说的清楚呢?对于经典本身,为何抓住来历不放,不去求证它所说的真义是否合于佛说呢?并且在求证它们合法性的同时,为何不去求证它们的不合法性呢?为何不是所谓的疑罪从无呢?

至于提到的八正道、四念处等、都属于三十七菩提道品,那是一路成佛的最正、最中之路,是佛法修行道路的大原则。但同时也需要大般若、大智慧的正解最为依归,因为若是没有对教理、经典的真正通达,见解不正的修行人哪有不走弯路的道理,而各人根器不同,兴趣不同,入手处也是应有所差别。所谓正人行邪法,邪法悉归正,邪人行正法,正法悉归邪,只要见解正,智慧通达,乃至走旁门、走左道也是不会差错的,但是这些都需要与三十七菩提道品相互印证,以判定大道方向之正确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