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
2023/11/17 来源:不详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4116.html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见如何呢?你认为东方的虚空是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否?”
“不可以思量!世尊!”
解释--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方位是世间法,是世间人所施设,要有一个基准点,以此基准点来说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东方虚空也是随顺世间人的习惯而说,有东方虚空,则有西方虚空,乃至南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
虚空,只是施设之名,事实上并无虚空之法;在一切法中,并没有虚空这个法。
虚空是因为有色法之对衬,依色法而言,名为虚空。世人多以为实有虚空之法,这只是错觉。譬如《楞严经》云:
“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由经文可知,虚空是妄想分别出来的。
又譬如《大乘起信论》云:
“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色,则无虚空之相。”
古人曾把虚空归于“色边色”,把虚空摄于色处之中,因而有人误认为是有为法。而世间人也有把虚空当作色法,既是色法,即是妄法,有生有灭。然则虚空实无有法,唯是假名。
譬如《大智度论》云:
“如虚空者,但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着。”
“虚”是虚无,“空”是空无,都是“无”之别义;是故虚空本无实体,无有形质,空无障碍,不为色法所障。又虚空无有边际,既是虚无形质,又何有边际?无有边际,即是广大。又既是虚无形质,即是广大;既是虚无形质,即是无相,无有形相。无相的布施,所得福德犹如无相之虚空,无限广大,是故不可思量。
譬如《大乘起信论》云:
“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
虚空无边,则东方虚空亦是无边,南、西、北方虚空亦是无边。又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维之虚空仍是无边际,上方、下方虚空亦是无边际,一切之虚空皆是无有边际。因为无边际,所以广大;因为无有边际,所以不可思量。
佛弟子修学《金刚经》,应该要有一个认知,就是佛在这里所说之每一句话,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意义的话,那世尊为什么要说呢?详细学习《金刚经》,对于他日的悟入绝对有很大的帮助;起码可以提供佛弟子一个熏习正法知见的机会,有了正确的知见,方向才会走对。
“不也!世尊!”--
一问一答是佛说法之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这种说法方式效果很好。
其实,以佛的威德力来说,度众生应是很容易才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并非世尊的威德力不够,而是众生烦恼障重,而佛法又甚深极甚深,尤其是如《金刚经》这种第一义谛之法。
至于唯识种智之法,就更深细了,所以佛法甚深的确是事实。
大乘佛法的悟入,确实极为困难,一切佛弟子最好是随顺福德因缘,如法而求就好。若是太过勉强,往往会出问题,并非好事。
有志追求《金刚经》开悟之一切佛弟子,在修学此经般若知见之同时,一定要努力修除个人之性障。
若不好好努力去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而一心一意地想追求开悟,这就不免令人怀疑如此追求开悟是另有目的,而不是真为生死而求,不是真为众生之利益而求。像这样就不是正确的修学心态,值得深思。
有人于正法道场学得一点知见,却不能观察众生因缘,一意地去否定他人,好像别人都是一无是处。事实上,人家只是老实念佛,也没有以严重错误之知见影响信众,只是修学正法之因缘还不具足而已。
欲求契入《金刚经》之第一义妙法,最好还是先努力修除自己的习气比较要紧。至少也要先把粗重的习气除掉,才好当一个开悟者。
追求开悟还是要等因缘成熟,瓜熟蒂落,自然成就比较好;换句话说:该你的跑不掉,不该你的千万不要强求,这样的悟才不会出问题。
现在就是该学的赶快去学,该修的努力去修,该护持的舍命去护持,其它就交给佛菩萨安排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