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唱诵心经,幺喜龙草书心经

2023/8/6 来源:不详

作者:程义伟

幺喜龙年出生,曾任沈阳市文史馆副馆长、馆员。曾任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现兼任沈阳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劳动功勋。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经典,为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甚为流行。

在陕西法门寺现场,王菲一袭白衣,用天籁般的声音演唱佛教经典歌曲《心经》,优美的声音透彻空灵,仿佛可以深入到内心最细微敏感的神经末梢,整个人瞬间安静下来。安静地听完这首《心经》,令你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空明澄澈的声线,还有那藏在语言下的佛语。

幺喜龙的草书《心经》是一幅2.7米的草书作品,却使人不能不细欣赏。因为《心经》是佛教经典中最广泛流传的一部,也是最难懂的古书之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中国人和外国人,出家人和在家人,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阅读、背诵、解说过这部经。这幅草书作品浸润着幺喜龙思想感情的洗练。《草书心经》给人的印象是凝重,深沉而凝练,酣畅而严谨。就书写的艺术和思想力度来说,可谓扛鼎之作。《心经》答案的核心,是“般若”,讲道理,又是“波罗蜜多”,度到彼岸,修行。这答案可以说是深奥,也可以说是很巧妙。道理难懂,又容易实行。幺喜龙写的很投入,他为朋友写了几千卷草书《心经》。中国古代碑贴大量是佛经,幺喜龙感受这些碑贴的风采,领悟其内容的真谛。

浩然之气是幺喜龙草书《心经》的一大特征,气势是表达书法家感情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草书来说,运笔滞涩,则气势全无。为了表现气势,幺喜龙对草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创作出大量草书作品,幺喜龙在草书《心经》中用笔轻逸圆转,笔笔见筋,健强有力,使他的激越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线条极具质感,用笔提按顿挫,有节奏有旋律,有燥润有刚柔,流美婉转。如果没有对书法气、意、势、韵全方位的深刻把握是断然不会创作出这么畅美舒适线条的。

幺喜龙在草书《心经》中表现出了超凡脱俗和恬淡蕴藉的韵味,这种韵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而是随着幺喜龙对佛法的深入探究而逐渐形成的。佛禅“顿了本心清净”的要求,使幺喜龙在创造中排除了一切沉渣意念,超于物外,顺乎自然,而不加以人工的矫饰之力,呈现了返璞归真的状态。就是说,必须要将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富贵统统放下,万缘俱寂,胸中无半点牵挂,才能达到恬淡的境界。禅宗强调“心性”,认为佛法来自人的心性,“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幺喜龙作为有着深厚禅学思想的艺术家,自然将禅宗的“心性”理论运用到他的艺术实践中来。

其实,幺喜龙是与佛有缘的。上世纪90年代,世界佛光协会会长、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邀请幺喜龙作客美国西来寺并成忘年交。星云大师邀请幺喜龙为佛光山西来寺写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幅。

幺喜龙的传统文化修养是深广博大的。他不仅对哲学,历史和文学等兴趣浓厚,而且不惜花费许多时间进行学习、研究、颇有收获。特别是在宗教方面,可以说他对“儒”、“释”、“道”三教义理均有相当体会认识。其中,儒教学说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为人,不论何时何况,他总是表现得温文尔雅,雍容大度,决不计较个人之得失,一个谦谦君子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保持一种非常平和的健康心态。这一点于艺术的创造十分重要,一定层面上与“释”和“道”自精神达成了深度的契合与沟通。“道”家对幺喜龙的影响亦非常显著,一方面良性地形成了其艺术创作的萧疏无碍的心态,恰如汉代大书法家蔡邕所谓:“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也即“一种摆脱了任何心理的生理和负担的自由创作。只有在自由的情况下,书法的骨气和“形势”,才会跃然纸上”。另一方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深湛哲理,往往促成其以极为精练的笔墨创造出“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经典佳构。幺喜龙长时期研究佛法,参禅悟道,不仅仅在人生的体味中获得了精神的飞升和灵魂的荡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将凡尘世俗之事看得很淡很淡,而且直达甚为超脱的境界,这在当代艺术家中是少有的。

幺喜龙通过写草《书心经》转化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