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吟啸且徐行吴江2022翰墨迎
2023/7/25 来源:不详有人说,书法是一种爱好;有人说,书法是一种技能;有人说,书法是一种艺术;有人说,书法是一门学问;还有人说,书法是一种修行;更有人说,书法是国粹之首。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书法是读书人必须研习的实用技能,同时也是读书人入仕的“必修课”,也被传统知识阶层视为自我修为、砥砺人格的“道术”工具。我国古代历朝文人通过仰观、俯察,想象、创造,构建了一个体系庞大的翰墨系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书法世界观和书法方法论。古语云:“虽小道必有可观。”书法在很多今人甚至一些书法家也自惭形秽地把书法看似雕虫小技。可是,书法,越是在受到现代艺术门类冲击之下,就越能展现出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当我们站在当今世界的舞台,环伺和回望人类艺术成就之时,我们就会发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格局下,书法看似简单的黑白点线编织体,隐藏了中华民族先民丰富的艺术思维和文明基因密码。因此可以说,书法,是中国国粹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书法能够给人以智慧启迪,也能展现一个人的风格。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也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文化现象:几乎所有的杰出人物都爱好书法,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脉里,都流动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中国书协郑晓华秘书长总结书法有四种境界:一种是世俗境,一种是艺能境,一种是哲人境。前两者很好理解。他认为第三重境是哲人境,类似于哲学的境界,贯通天人,灵性融入,把个人的性情,内在的精神气质,生理和心理构成,通过书法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性情融入,人书合一,这可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一个独特的地方。因为在西方美术史上似乎没有过把“人画合一”作为一种主导艺术观念来提倡的情况。但是东方艺术重心性,自古以来,书法追求“物我相融”“天人合一”“自然人化”,书法向往的境界是:“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唐·张怀瓘),在先民的精神向度里,书法是其生命的外延符号。唐代颜真卿,是人书合一的典范。他用生命精神,诠释了他的浑厚博大的书法。北宋苏轼说:“吾观颜鲁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北宋朱长文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他们对颜真卿书法的生命气象作了淋漓尽致的阐释。
前面讲的三个境界,书法都是作为“艺术”的境界。“彼岸”则跨出了艺术,走进了中国古代所谓的“性命之学”。古代的书法家在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上,也多有大胆想象。唐代张怀瓘、明代项穆、清代刘熙载,就是其中三位代表人物。张怀瓘最早提出书法的“心灵感化”论。他的设想是,书法“直师自然”,“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从大千世界汲取震撼人心的雄壮美,寓于笔墨,使人看到时,“似入庙见神,肃然巍然”,心灵顿时沉浸在宗教般的崇高、庄严、肃穆中,精神由此得到净化和升华。项穆也有“人格感化”说。他认为,“德性根心,睟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书法都是由内向外的,所以书法家首先要“闲圣道”,书法家把自己修理好了,然后通过由内向外的高境界书法,“正书法,所以正人心”。刘熙载则提出著名的“立天定人,由人复天”命题。他认为,书法的初级阶段是“立天定人”,生活决定艺术,人的客观状态决定创作。高级阶段则是“由人复天”。由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自觉改变自己的自然状态,通过自我观照、自我修理,改变自我,实现主观能动性对“本我”的重望,最后改造了的“人”在作品中得到“再生”,这就是“由人复天”。刘熙载把第一阶段称作“书肇自然”,第二阶段叫“书造自然”。他提出,“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书法家的第一功课,是修理自己灵魂,提高德性。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到,按照张怀瓘、项穆、刘熙载的思路,书法不仅仅是实用的、审美的、个性表达的,它还是人性、精神、价值观引领的。这时候的书法,似乎已走出了“技”“艺”或“书道”,而变成了一种“教”——历史上有人直接称之为“书教”。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法,似乎可以理解为第四重境:世俗境是靠技术,是书法家的本色,它能够满足实用。艺能境是把书法当作艺术,表现审美理想。哲人境是把书法当作“道”,它是人生智慧对笔墨个性的征服。而最后的“彼岸”,则是跨出艺术视域的书法,像弘一法师,追求的是生命超越。
值此年终岁尾之际,人生又走过来一度春秋,在热爱书法,追求艺术之路上慢慢开始从世俗境、艺能境向哲人境、彼岸境过渡。书法要像天空一样辽阔,书法要像大海一样博大,书法要像山脉一样雄壮,书法要像松柏一样挺拔,书法要像河流一样生生不息,书法要像阳光一样温暖,书法要像风景一样美丽。总之,你为书法奉献越多,书法会给你回报越多。你感悟书法越多,书法给你醍醐灌顶越多。这就是人生书法,书法人生。以下以网络线上展览方式汇报一下年学习、实践书法的小小成果,请方家不吝赐教。最后,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此文结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题字作品吴江行书作品吴江隶书临摹作品吴江隶书作品厚德载物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纵横捭阖吴江隶书作品格物致知吴江行书作品吴江行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郑板桥联句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唐诗联句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孝经名句吴江隶书作品诸葛亮诫子书吴江隶书作品中庸名句吴江观摩全国书法展吴江在辽宁省书协主席胡崇炜老师作品前吴江隶书《我们春天回家》作品入选作品吴江隶书精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吴江隶书作品正气歌吴江隶书作品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吴江隶书临摹石刻效果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吴江隶书作品《初心》吴江隶书作品诚信赢天下吴江隶书作品《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吴江行书精品陶渊明诗一首书法家吴江隶书精品吴江隶书精品《境由心造》吴江隶书精品《厚德载物》吴江隶书精品《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