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物园有一座畅观楼,传说牌匾上的字是
2023/7/23 来源:不详慈禧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政治家,也是晚清实际的掌权人。一直以来,慈禧的书法都受到很多人的赞誉,甚至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真迹”,不过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慈禧太后的书法中有秘闻,比如北京畅观楼的匾额就值得说道一番。这块匾额究竟有何奥秘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畅观楼始建于公元年,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一座欧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设计师为法国的建筑学家兼传教士。在当时的北京城,畅观楼是第一座欧式建筑,它高约16米,宽约52米,为七楹两层结构,即中间是两层,每一层有7间房屋,不过在左右两侧各有一座3层圆形堡垒。进入畅观楼内部,整体装修十分奢华,陈设和家具也都是从法国进口过来的,站在屋内就仿佛置身于法国的城堡。每当慈禧太后前往颐和园的时候,总会在畅观楼歇脚,还躺在西式大沙发上听着小曲,显得十分快活,于是赐名畅观楼。
慈禧太后赐名畅观楼之后,当时的大臣就准备将“畅观楼”制成匾额,然后挂在正楼外以示太后的恩宠。如今畅观楼的匾额还依然保存完好,它长约厘米,宽约83厘米,整体造型就像一个元宝,意味着可以招财招运。您仔细观察,会发现“畅观楼”三个字端庄大气,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十分出色的书法作品。据说,这三个字是慈禧太后亲自书写,但是考古专家研究发现,“畅观楼”三个字并非慈禧太后的真迹,而是枪手代写。
坊间一直流传慈禧太后书法了得,但实际并非如此,小编给您看几件博物馆的真家伙就不言而喻了。在故宫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慈禧太后的真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慈禧太后抄写心经的稿子。抄写经书必须亲自动手才有诚意,因此慈禧太后绝对不会找人代写,所以慈禧太后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定是真迹,但您仔细一看会发现,其书写笔力孱弱,字体松散,完全就是现在小学生水平,怎能称得上一个好字。
还有一件《慈禧革职恭亲王奕訢谕旨手迹》,是她罢免恭亲王时书写的谕旨,如此重大的事情当然也不能代笔。这件手迹开头几行还写得有模有样,字体和间距也都得当,但是从第三行开始字体就走形了,再往后写就变成鬼画符了,如同现在小学生写字一样,头几行还看得下去,到后面就不忍直视了。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完全没有练习书法的耐心,所以她也就根本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充其量只能说她会写几个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慈禧革职恭亲王奕訢谕旨手迹》中,还有好几个字写错了,然后慈禧太后就将其涂抹一团黑,或者就在错字上直接改。如果漏写了字,就在夹缝中补上。还有一些笔画多又难写的字,她就胡乱画几笔表示,恐怕读谕旨的小太监都要琢磨半天才能认识。总而言之,慈禧太后写的书法真不敢恭维啊。
再看畅观楼的匾额,三个字写得完全不是慈禧太后的风格,因此专家们断定“畅观楼”不是慈禧太后写的。那问题就来了,不是慈禧太后写的又是谁写的呢?为此,专家们查询了大量的清宫史料,但可惜没有找到畅观楼的真正书写者,不过专家们却找到了几位曾经为慈禧太后代笔的人,如张仁黼,阮玉芬和缪嘉蕙等等。
其中阮玉芬和缪嘉蕙是两位清廷的女性画师,同时也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在当时男性主导的宫廷中也颇为有名,而她们还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还是缪嘉蕙,她陪伴慈禧太后长达19年,其绘画笔墨清新,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最关键的是她的书法也好,为慈禧太后代笔更是常事。
专家们经过研究,推测畅观楼的匾额最有可能是缪嘉蕙写的,当然也不排除是阮玉芬的代笔,不管怎么说反正不是慈禧太后写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阮玉芬和缪嘉蕙留下的纯书法作品不多,因此无法进行字体的对比。当然,除了阮玉芬和缪嘉蕙之外,也还有可能是其他“枪手”为慈禧太后代笔,这一点谁都说不准。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畅观楼能在风雨飘摇中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对于其匾额的传说也就越来越多。或许慈禧太后名气大,所以她写的字价值就更高,也就提升了畅观楼的价值。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找到真正的作者,还历史一个真相。
参考资料:
《慈禧全传》作者:高阳,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