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这是一个对未来的承诺

2023/6/12 来源:不详

昆明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60207/4769963.html

主题: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

时间:年11月9日

地点:北京朗园Vintage

嘉宾:程武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

周国平学者、哲学家

张正友腾讯AILabRoboticsX实验室主任

主持:郝景芳科幻作家、芳景科幻工作室创始人

主办: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腾云峰会

科技“向善”是基于人性的

是“向美”,也是“向光”

程武:很荣幸,今天能邀请这么多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聚集一堂,讨论在这个正在形成的数字新世界里,如何安然栖居。

我小时候,像每一个孩子一样,也有过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后来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又爱上了话剧,当时一有机会就去北京人艺观摩学习。渐渐地,我发现了在科学之外,另一种抵达真理、表达情感并最终实现美的方式,那就是艺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这是当年的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从科学的课堂到话剧队的舞台、从清华校园到北京人艺,对年轻的我来说,那也是一条在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之间求索的心路。在这条路上,有时我会看见爱因斯坦孤身一人拉奏小提琴的背影。我知道,在他所有震撼人心的科学发现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又充满力量的音乐在内心指引方向。艺术之美和科学之美凝成一股向美而生的力量,人类的历史和未来由此塑造。

后来我来到腾讯,有机缘能与故宫、敦煌合作,我梦想让这些人类历史的瑰宝不但能永久地留存下来,还能被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看到。我们和故宫一起走过三个年头,双方都觉得打开了一扇极具想象力的大门。从表情包、漫画、音乐、小游戏到玩转故宫的小程序,当初我们觉得难度很大的事,一件一件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梦想,未来要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开展“数字故宫”建设。其中一个小目标是完成10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采集、精修,并共同推动数字化采集行业标准的建立。这个目标难不难?难,但是我很有信心。我们腾讯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用户研究等专家团队都将加入进来,一起助力数字故宫的建设。

我还记得,去年也是在这个场地,王旭东院长当时还是敦煌研究院的院长。王院长说,我们能够合作,是时代的产物,时代赋予我们相遇的机会。我们非常珍惜。和敦煌的合作已经带来了很多新的创造,比如说有近万用户使用的“敦煌丝巾”小程序。我们还会继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更深入地结合,并把它推向更广阔的领域。

在用互联网科技传承与激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费力又不赚钱的,是什么推动我们继续做下去?我想就是今天峰会要讨论的主题: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时代,站在新世界的门口,焦虑与期待交织,但我相信,人性善良的底色会引领我们找到心之居所。

我刚刚花了很长时间追完《切尔诺贝利》,百感交集。由于人类的傲慢、自私和无知,原本伟大的科技创造变成了人类自我毁灭的武器。但人类又是幸运的,当危难时刻降临,总有美好的人挺身而出,展现出人性中最美的一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和利他主义的牺牲,那种因爱带来的温暖,这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我们生活中美丽的弧光。

科技、艺术和文化,它们都是推动人类历史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们从未分开。腾讯今年提出了新的使命与愿景:用户为本,科技向善。这是一个对未来的承诺,在我来看,“向善”是基于人性的,是“向美”,也是“向光”。

科学和人文、艺术

归根到底应该是人性

郝景芳:谢谢程武先生给我们带来如此美妙的一场演讲,我也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的,所以应该称一声“师兄”。我自己算是蛮跨界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天体物理,后来读了经济学的博士,在智库做了六年经济研究,一直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可能一些人知道我是一位科幻作家,但我现在在做儿童教育的相关工作。因为自己跨了蛮多界,所以有幸认识了一些科学家,也有艺术家、文学家、经济学家。

大家对于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都会有一些传统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都是截然不同的人。但是正如程武先生演讲中所言,其实科学和人文、艺术归根到底应该是人性。科学归根到底是什么呢?是好奇,想要求真;那人文归根到底是寻求价值在哪里,想要求善;艺术当然就是求美。

对于这种真善美的渴望,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是存在并且合而为一的,这一点我们在小孩子身上是最容易看到的。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子就很有好奇心,想要了解整个世界,他们也非常纯真和善。他们对自己喜欢看的东西充满了热情。小孩子身上的热忱其实在我们成长到年长之后,也依然在我们内心深处,这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人性的渴望。

既然我们内心深处天然就渴望真善美的合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要把科技、人文、艺术分得那么开,就好像它们都是相互之间毫无关系似的。所以我非常感谢腾讯提出“科技向善”这样一个口号,并且组织这样的活动,它真的能够让我们把很多人跨界地放在一起,把科技、人文、艺术融合在一起。我相信有这样“科技向善”的理念在指引,有我们这些更多的人在这个方向上去做出努力,我们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科学、人文、艺术相融合的美好的未来。

首先要荣幸地有请三位嘉宾,各自谈一谈对于“科技向善”的理解,结合您之前的工作经历和之前的一些思考。

王旭东:怎么说呢,我是一个跨界比较奇葩的人,我是学理工科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就开始在文物这个领域工作,一做做了28年。尤其奇怪的是,在28年之后,从敦煌跑到了故宫,这也是我本来没有想到的。这段经历中,可能就有跨界融合带给我很多的动力,或者是对我人生的影响。实际上我也在思考,“科”和“技”究竟会给我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我们的人生,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层面的概念,科学是探究物质世界的规律、组成等等,探讨客观的存在,物理的存在。它发现了很多的规律,通过技术把它转化,变成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科学本身不存在善和恶,只是因为人把科学去转变,为人服务的时候,善和恶才可能产生。因为有了人,所以在科学转换成技术,通过技术转换成我们生活所需的时候,就有了“恶”这样一个令我们过去、今天以及未来都很担忧的这样一个现象。

所以,如何让科学及其技术能够真正地向善造福于人类,就是需要我们对人充分地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另外一个世界,即我们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究。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两个世界里存在,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的时候,它一定会影响物质世界的运转。所以我们要真正谈“科技向善”,事实上应该谈我们人怎么向善,当我们人的善大于恶的时候,我相信科技一定会向善。当我们的恶超过善的时候,科技一定是向恶的,或者它的主流方向是向恶。

之所以这样,人类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哲学家、人文学者、思想家,都在研究着人的内心世界,怎么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善,并将其展示出来,并把恶抑制住,让那个魔鬼永远不要跳出来。

科技怎么能让人生活得好

这就是向“善”的含义

王旭东:我在敦煌待了20多年,那是一个佛教石窟。当然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宗教,宗教不是迷信,事实上它就是对我们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怎么认识精神世界,怎么能够在精神世界里头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前进。佛教里面的“六度”,实际上就是把人性的一些恶跟善同时抑制或者展现,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可以说把人认识得非常清楚。

当宗教反映到文化领域中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它,理解它。当我们把宗教迷信化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把科技迷信化也非常可怕,所以科技的向善主要还是人的向善。这是我的理解。

周国平:“善”实际上是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古代希腊的哲学家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哲学讨论的核心就是善,善就是good,就是好的。他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哲学的一个主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科学技术怎么带给人们一种好的生活,能够让人生活得好,这就是向“善”的含义。

我的理解,向善应该是有四个层面:

第一是功用的层面,就是它的实际用处。科学技术肯定在功用的层面上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会带来进步,带来效率,带来方便甚至是舒服,能够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人能够从中得到享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功用层面还包括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文化的功用价值,比如刚才程武先生说的用科技来保护故宫的文物,这实际上也是它功用的层面。

第二是社会的层面。社会层面“善”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公平正义。怎么样让科技发展过程中,它的成果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得到比较平等的享受,其实你们提出来的“科技共惠”概念就是这样的概念。所有人都能得到科技发展的好处。另外包括比如互联网上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怎么样兼顾,这实际上也涉及到公平正义的问题。

第三是伦理的层面。伦理层面就是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样不要损害,要去尊重人类那些最基本的伦理价值,比如生命的价值,人性的价值,还有比如家庭、爱情这些价值。因为现在这个问题是比较尖锐的。

现在科学发展最前沿的有两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二是计算机科学。这两个领域里其实都涉及到伦理的问题。生命科学最明显,包括生育的干预、试管婴儿、代孕母亲,还有基因工程、克隆工程,所以生命科学的发展其实是对人类伦理的一种挑战。

现在对生育的干预本身其实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家庭的亲子关系的价值、夫妻关系的价值、家庭伦理构成的一种威胁和挑战。如果说基因工程以后真的能克隆人的话,实际上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完全不存在了。

科学本身真的是中性的,没有善恶之分,但是技术是对科学的运用。科学是大自然的知识,技术就是用这种知识来改变事物为人类的利益服务。技术本身是有善恶的,从伦理角度来说要不要给它设定一个边界,包括计算机科学,像人工智能,其实人类也会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

第四是精神层面。人的物质生活要发展、前进,变得越来越好,但光是物质层面,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还要有一定的精神层面的存在,他的基本生活品质是要保证的。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肯定能促进物质的进步,与此同时怎么样能够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品质?这个问题其实是科技本身不能解决的,必须使科技和人文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次峰会要讨论一个主题就是,我们科技和人文到底怎么合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

怎么样让科技向善

让技术不要被坏人利用

张正友:从我个人讲,我做科学家已经将近35年了,一直做科学方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没有跨界过。

科技,大家都知道,是一种能力,既有好的方面,也可能会有坏的方面。就像一把很锋利的刀,可以帮人切菜,也可以去伤害人。为什么现在科技向善得到很大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