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2023/6/10 来源:不详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如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如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提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时,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解悟此经的义理和旨趣,禁不住涕泣落泪、悲喜交集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陀宣说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从我过去见道证得慧眼以来,也未曾听过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部经,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即能证悟真如实相,当知这样的人已经成就世出世间第一稀有的无上功德。世尊,所谓真如实相,便是远离对一切虚妄之相的执著,所以如来才在名义上称其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听闻您宣说这部经典,信奉、理解、领受、行持,并不太难。如果到了末法时代,也就是佛陀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有人听闻这部经,能够信奉、理解、领受、行持,这个人便是世间第一稀有之人。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不再对‘自我、他人、众生、生命恒常’的相状产生分别执著。为什么没有分别执著呢?因为此人已经了悟自我的相状并非实相,而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生命恒常的相状也都不是实相。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远离对一切虚妄之相的执著,证悟真如实相,便能契入诸佛共证的境界了。”

佛陀对须菩提说:“正是,正是!倘若有人听闻这部经典,不惊疑、不恐怖、不畏惧,应当知道这样的人是非常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六波罗蜜(六度)之首是般若波罗蜜(智慧度),而如来所说的般若波罗蜜,是证悟了‘我空’‘法空’,并且连‘我、法二空’的空相也一并去除的无上解脱智慧,这种无上解脱智慧实际上是无所得、无所住的,只不过随顺世俗的言说,姑且称其为般若波罗蜜罢了。”

佛陀接着说:“须菩提,同样的道理,如来所说的六波罗蜜(六度)之一的忍辱波罗蜜,也要基于‘空去我执’‘空去法执’‘空去空执’的三空原则来修行,即不执著有能忍的人,也不执著有所忍的人和事,更不执著有一个所谓的‘忍辱波罗蜜’可得,只不过随顺世俗言说,假名安立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就像我在过去世修忍辱时,由于某种因缘,被当时的国王歌利王用刀肢解身体,当时,我心中并未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生命恒常的相状。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被节节肢解的时候,心中若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生命恒常的相状,就会生起嗔恨之心。

“须菩提,回想我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修行人的时候,在一世又一世中,我心中都未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生命恒常的相状。所以,须菩提,真正的菩萨应该远离对一切虚妄之相的分别和执著,发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不应执著于物质形相而发心,也不应执著于声音、气味、滋味、身体感触以及意识所及的一切事物而发心,应该生起无所得、无所住的清净心。倘若心中仍存有分别执著,就不能安住于清净心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一再说明菩萨不应执著于物质形相而行布施。须菩提,真正的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布施。总之,如来说‘不住相’的意思,就是以般若智慧观照一切相时,这一切相当下便是生生灭灭、缘起性空的,而且当体便是不生不灭、湛然常住的真如实相,乃至以般若智慧观照一切众生时,这一切众生当下也是生生灭灭、缘起性空的,同时当体具足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清净佛性。”

“须菩提,此般若智慧的观照法门微妙难思,但如来并未故弄玄虚,因为如来是依真谛而言说的人,是依实相而言说的人,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而依中道言说的人,即便是以世间法的角度来看,如来也是不说谎的人,不以奇谈怪论哗众取宠的人。须菩提,如来所证悟的无上般若智慧,从理上说,实无一法可得,也无众生可度,但是从事上说,却仍然要精进修行种种法门,也要发心利乐一切众生。因为菩萨以般若智慧证悟空性,不住于‘有’,所以说‘不实’,但同时又不堕入顽空断灭,仍孜孜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住于‘空’,所以说‘不虚’。须菩提,倘若菩萨未能证悟般若智慧,在行布施的时候仍旧执著于世出世间一切事物,就会像一个人走入黑暗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如果菩萨的心能够不执著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而行布施,就好像一个人有了明亮的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晰地看见种种景象。”

“须菩提,未来之世,若有一心向善的男子和女子,能够信受、读诵这部经并在实践中修行,则如来将以无上般若智慧,悉知悉见这些人,都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