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自由,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菩萨

2023/1/6 来源:不详

在文章中,我们写了观自在菩萨教我们观自在,上次只写了“寿自在”和“心自在”,今天就来把上次的坑填上。

是哪位菩萨教我们观自在呢?是观世音菩萨。在《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第一句便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这位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称号。

有什么原因,称这位菩萨为观世音菩萨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我们在填坑之前,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观自在菩萨”吧!观世音菩萨是我们常说的四大菩萨之一,与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共称四大菩萨。

为何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呢?观世音菩萨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在《心经》中的旧译,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将观世音菩萨翻译为观自在菩萨,有一说法是,当时玄奘法师在译经的时候,为了避讳唐太宗皇帝名字中的“世”字,就翻译成了观自在菩萨;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用佛法中的知识来解释的,“观”并不仅仅指的是用眼睛看,而是作用在自己的六根之上,无眼、耳、鼻、舌、身、意,不用六根了,那是用什么来“观”呢,用一颗心来观,一颗无挂碍的心,无有恐怖的心,远离颠倒梦想的心,而且观呢,不仅仅是观察的观,也是观想,观照之意。“自在”既“究竟涅槃”,。“菩萨”即菩提萨埵,梵文音译简称菩萨,意译为自觉觉他,觉悟有情,自利利他。

其实这部《心经》太短,内容精炼而内涵丰富,只从这部《心经》上来学,实在太难,“自在”在别的经典上也是有记载的。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华严经》

其实,这十种自在,并非观世音菩萨的专利,只要到了菩萨果位,都能做到。

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具体是哪十种自在?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

二、心自在谓菩萨智慧方便。

(命自在与心自在,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写过,本次主要写后面八种。)

三、资具自在,资具即资生之具。

资具指,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财富和器具,可以把资具理解为财,我们证到菩萨果位,福报和功德都是非常大的,此生所需之物应有尽有,并不缺少。而且从清净的意念之中,变现出很多宝物和充满法味的美食,庄严自身所处的世界,并且还可以满足缘分具足的人。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加深各位读者的理解,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清朝慈禧时期,有两个很穷的老太太,这一辈子吃得最好的就是油条。

有一天,两个老太太一起聊天,一个老太太问道,这慈禧太后每天都在吃啥呀?另一个就说,那还用说,肯定是油条呗。

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毕竟我们没有到达菩萨境界和果位,不知道菩萨是如何生活的,所以如果往详细了讲,我就像那两个老太太一样了,让各位贻笑大方了。

西方三圣

四、业自在谓菩萨能随诸业。

佛门里有那么句话: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在佛经中,常有这么一句话,“做何事业,受此果报”,这个事业指的不是工作,而是事情,有善业也有恶业,有善报也有恶报,做善事就会有善报,做恶事就会有恶报,造业会感召因果的。

哪怕每个人每天啥都不干,吃了睡睡了吃,也没造恶业,也没造善业,但是也是在造业,是无计业,虽然没有善恶在,但是也是造业,而且会使自己破坛子破摔,不仅不进步,还会退步,甚至障碍自己明了自心,也会感召因果。

在这里卖个关子,大家猜一下,造无计业会感召什么因果,下方评论区留言。

众生随业流转,不断造业,难以脱离烦恼苦海。但菩萨不会被业力所转,可能这里有朋友就会有疑惑了,觉得修成菩萨,不被业力所转,就是不受苦受难了,其实不然,菩萨因为因地上的修行,是不再被六道轮回牵引的,造的是清净的业,什么是清净的业呢,我的理解为,不喜不悲,例如,受到了别人的赞美,不会因此而感觉特别的欢喜,受到别人无端指责,也不会心生懊恼怨恨。

举个例子,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出现在了菩萨面前,可能对我们而言就是因为造恶业所产生的恶报,但是对菩萨而言,这点困难都不叫困难,因为他内心清净,不会被这点困难左右思维,定而生慧,反而把困难给解决了。

五、受生自在谓菩萨随其心念。

作为普通人也好,动物也好,在大限将至的时候,无法依照自己的愿望去实现轮回,例如,我现在很穷,我希望下一辈子能投胎到一个很富有的人家中,可是我此生几乎没做什么好事,还经常欺负人,那这种想法,是不是就想的很美呢!

而菩萨则不一样了,他们是乘愿再来的,想去谁家,就能去谁家。而且出生的时候,都非常的有智慧,依旧像受生之前那样的善良。

这里再举个例子帮助理解吧,最简单的就是藏传佛教,活佛的转世,在活佛圆寂之前,是会给徒弟留下预言或者线索的,而且找到的转世灵童也是保持着前世的一些习惯的。

六、解自在谓菩萨胜解成就。

很多人觉得解自在就是菩萨对于佛法真义完全了知,且非常透彻,对佛法的理解完全无偏颇,全是正解和胜解。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菩萨行,是要做到“菩萨五明”的,是哪“五明”呢?

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知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负担,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种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行善法.趣向解脱。

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又要不使众生有所累负,必要掌握世间的五种知识与“生活技能”。这就是五明: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等修身养性的学说)。

由此得知,菩萨不仅对佛法理解透彻,而且对于世间法也是理解的非常深刻,用一句现代哲学的话来解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七、愿自在谓菩萨随所愿欲。

这里的愿,不仅仅是愿望,而且志向。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位菩萨发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位便是地藏王菩萨。

提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菩萨在还未得成正果的时候就发愿度尽一切众生,这个愿只要一发,菩萨就会不遗余力随缘示现慈航普度。

大家可能不理解,倘若我换成,“小人常立志,君子立常志”。大家再来对比一下呢?

我们普通人从小到大,立得志向都不一样,小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说的都很大,可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加深,那些大话再也不敢说了,而且说了做不到,怕别人笑话,也不敢轻易对别人承诺啥了。甚至别人说,还觉得别人吹牛、幼稚。

但是菩萨不一样,他们说到就要做到,而且不遗余力。定下了目标,就得奔着那个目标去实现。

八、神力自在谓菩萨神通广大。

佛法,修道一定程度,是会有神通的,叫做五眼六通,“五眼”分别是: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分别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而菩萨在此之上,更是神通广大,只要起心动念,就能施展神通,救度有缘的众生,就像是一只虫子掉落在水里,快淹死了,但是我们能用树枝把它捞上来一样那么简单。

树枝是我们救虫子的手段,而神通是菩萨救我们时用的手段。

九、法自在谓菩萨得大辩才。

“于诸法中广能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是名法自在。”菩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的,甚至还能总结出来,告诉我们。而且还能把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联系起来,举一反三,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思维,更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更容易懂。

而且还有雄辩之才,对于那些故意出难题的人,他们会用自己的渊博的知识,和掌握的技巧,让对方雅雀无言,知难而退。

十、智自在谓菩萨具足智慧。

佛教常说,定能生慧。菩萨时常处于清净无碍的境界,不论一行一动,都是在禅定之中,这种禅定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影响,对于任何事,都能有圆满的智慧,照顾到方方面面。

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觉得我的文章能让人受益的话,就请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