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的重要性长期念般若转生为国王之案例

2022/5/13 来源:不详

在佛法中,发愿回向极其重要,它是决定修行结果的核心要素。学佛修法的发心不同,将来感召的果报也不同,所以历来的祖师大德,都引导鼓励行者发菩提心,方能获得无上的佛果。否则有的人虽然诵经持咒,若发心不正,将来可能会转入鬼神道中,乃至堕入恶趣。灵峰大师尝云:佛法衰微,皆因发心与见地不正。《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宋朝的《佛祖统纪》有载:唐朝的玄奘大师译出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凤城雪月大师大隐,将经中一百三卷的难信解品,作通关之法传授后人,即对此品作精要的注疏。宋朝淳熙年间,有一位沙门不知道从哪里来,用车载着此经到四明甬东,在路上口头朗诵不断,被当地人沃承璋碰见了。沙门说:车上的经书我都能读诵。沃承璋开始不信,试着抽取几卷经,对着沙门让其背诵,沙门顷刻间就朗诵了一遍,于是大为惊讶。他问沙门缘故,沙门说,这里有大般若经关法,若能通关,一百零三卷的经文都能够背诵。沃承璋听后很高兴地接受沙门的教授,自己通读之后又教妻子奴婢等读诵,最后全家都能通诵,还刻板流通大般若经通关法,以劝化利益世人。评述:我曾经考证经文和通关法,一百零三卷,总共八十四科,现在教卷诸文八十一科,关于名色的部分,当是传承时的出入。沃承璋本是大族巨室,起初不信佛法,由一位沙门的教化才能背通般若,然而不知道回向净土。他死后转生为日本的国主,出生时背后有字曰:大宋沃承璋。这是日本人说的。倾莲池:关于沃承璋的转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如《佛祖统纪》中对他的评价:可惜不知道回向净土。沃先生以诵般若的福德力转生为日本天皇,登国主之高位,尊荣一时。从佛法解脱的角度,这并非一个很好的结局,虽然比堕入三恶道或者在人道受苦要好。因为佛法的高度是了脱生死,故说可惜,这个功德力,可以令他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而不仅仅是人天福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般若经法的殊胜加持,一个大姓家族子弟,通过念诵般若而获得国王之大福报,万民礼拜,荣盛之极。大般若经、金刚经、般若理趣分、心经、般若摄颂等般若法系,念诵受持者,获福无量。若能通晓般若之心要口诀,还能直越生死之大海,达于解脱之彼岸。佛经说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夫般若者,乃诸佛之智母,至道之精微,为法海之泉源,实如来之秘藏。惟寂惟寞,感而遂通,何虑何思,诚而必应。其有一念净信,四偈受持,福无量而无边,广大侔于法界,果不生而不灭,究竟等于虚空。故能使修罗之军,寻声而远遁;波旬之骑,藉响而旋奔……所以?诚,释梵护持,百神由其侍卫。”(《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序)古今无数人持诵金刚经,感应事迹不计其数,有开悟、延寿、还阳、愈病、息灾、增福禄、往生天道或净土……般若经典,直道诸佛之隐奥,断生死之妙道,加上守护之天神无数,故持诵者法验炽盛。希望常诵心经、金刚经、般若理趣分的读者,能坚持、长期读诵,必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如下试举二例,说明般若力之殊胜!贞观元年,蓬州仪陇县丞刘弼,曾在江南任县尉,忽有一只鸟在房门前的树上鸣唤。人们说,这是一只恶鸟,这种鸟来到,必杀家主。刘弼听后很恐惧,但也没有什么办法禳解,夜里梦见一位僧人告知,读金刚般若经一百遍,善神来拔树。他念满百遍,忽有大风,从东北而来,拔此鸟树,隔舍遥掷巷里,其拔处坑,纵广一丈五尺。过后,看其风来处,小枝大草,并随风回靡,风止还起如故。般若之力其大矣哉!又申州大云寺僧释德遵法师,义阳县人,时年五十一二,染疾弥留,气力虚惙。当时有一位叫张照藏的人洞晓阴阳,精通术数,推算年命论断这是法师的大厄死劫。有一个叫张则的人,精通医术,但是诊断经脉之后,依然摇头说无药可救。于是法师发愿念诵金刚经,勉强支撑病体,每天念诵达几十遍。他诚心笃志,感通法界,坐在蒲团上,昼夜精进念诵,不满一个月,重病竟逐渐康复,直至完全痊愈。献忠任申州司户时,这位僧人还活着,已经过了七十岁。德尊法师自病愈之后,常以金刚经为修持的法门。由此可见大乘之力,岂是术数能洞晓?回到前面说的沃承璋转生之问题,第二种观点,如果他因诵修般若而有所悟入,发菩提心,愿意转生到东瀛为国主,弘扬教法,利益群生,也不是不可能。究竟来说,往生净土还不是终点,将来位证不退转后,必然要分身化形,广度有情,还会回到这个世界救度众生,而不是永远的离开。在藏地,活佛、成就者之转世相对比较普遍,这也是菩提心的展现,既然修有所成,自当回入尘劳,不断转世来弘法利生。假如沃承璋未悟,而是承般若的力量转生为天皇受福,显然是有些遗憾。毕竟若回向净土,就已莲花化生,面见西方三圣。由于净土宗的盛行,在汉地的回向中,有一个特色,常会加上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做非常好。每次修法回向极乐世界和回向无上菩提,是略有不同的,如你回向证得殊胜悉地和佛果,不等于往生净土,可能生生世世转生于人天,然后不断修行,积累成佛之资粮。因此你每次修法回向一切众生和无上菩提,不等于来世就去净土,也可能转生为人、天人,继续修行。就像藏地有些人,终身勤苦修行,圆寂之后转生为人,继续修。修行是生生世世之事,不是一生一世这么简单。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进退退也在所难免,有的甚至可能因为恶缘太强,尘欲太重而退转堕落。以前看阿姜曼尊者的传记,这位20世纪伟大的森林禅师,受诸天天王来顶礼膜拜的阿罗汉成就者,曾经发愿成佛,后来看到自己生生世世转生修菩萨道太苦了,就转而发愿证入涅槃。于是,尊者在这一生勤修,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三界的天龙八部都向他祝贺。汉传佛教则常强调回向极乐世界,大有不同,按经论所说,你一旦成功往生,就获得不退转,面见阿弥陀佛,得无量寿、无量安乐,还能遍游十方刹土,各处参学。比如常见的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或者是普贤行愿品中的偈颂: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净土法门之殊胜,汉地常能听闻,也是累世的福德因缘,在南传佛教界,我看他们的资料,不相信有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所以谈不上往生净土。解脱道只能是证入阿罗汉,今生未证,来世在天上或者人间继续修。论解脱生死,希望读者每天可以另外修面对死亡之法,不要杂于你求财求婚姻的回向中。当然若杂糅也不是不行。如你主修地藏法,可以每天另外念诵千遍地藏圣号回向自己将来无疾而终,往生极乐世界,天天如此修。或者念诵金刚经、地藏经、法华经等都可以。这个愿力非常重要,若没有强烈的愿力和回向往生之资粮,很多人会转入人天善趣受福。如我看民国的笔记《洞灵小志》,讲到多位僧尼转生为功名富贵中人,有些还是刻苦勤修一生,以修行的福报,自己今生金榜题名,仕途顺遂。究竟来说也是非常可惜。特别是一念之染着和贪执最为严重。有的虽然勤修一生,若眷顾于爱情、亲人、功名,未竟的遗愿强于往生净土之愿,加上临终违缘大,可能就继续转生为人……总而言之,欲往生净土,有强烈的愿力和往生资粮非常关键。很多人每天念经咒,随喜寺院放生,就是不断地积累资粮,就像不断给车加油,但是方向若没有好好把握,就开向人天福报。若是把握好方向盘,同时不断净障集资,回向净土,则必然往生有分。愿吉祥!近日微店调整,若请购结缘、代烧供等,请以淘宝app扫码进入淘宝店。倾莲池

菩提之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