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成德法师开示
2022/8/5 来源:不详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编者按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讲了一个简约而深邃的道理:尘聚成沙,沙聚成石,石聚成山。一天拾一粒米微不足道,一年可积一袋米;一天丢一粒米不见减少,一年可掏空一袋米。我们每天真学一点,真做一点,真改一点,此生一定要信愿念佛求生极乐!
第一节课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成德法师主讲
(共一集)
/04/19英国兰彼得
课程全文:
我们有一位同修他就说,他就是提到,他看经典,尤其看《金刚经》,《金刚经》里面有说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就提到,他说:「我看到《般若经》里面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然后我再去看儒家的十三经、《四库全书》,忽然觉得淡然无味。为什么?因为这些典籍虽然那么多,这个成住坏空、大三灾、小三灾劫运一来,这些书不都终归尘土吗?中华文化再灿烂、再珍贵,也有消亡之一日。我假如想到这里,我心里就空荡荡的,好像没啥底了。我这样的心态有问题吗?」
诸位同修,这一位仁者这么提出来,大家听了之后,有没有觉得可以提醒他什么?
董居士:那这些不也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一样的吗?
成德法师:对,但是他现在觉得提不起劲。
黄副会长:末学觉得他是因为有求,以有求的心来看世法,所以他会觉得失望。而佛菩萨教我们是以无求的心。
成德法师:我们觉得他是求什么?
黄副会长:他在求果报。
成德法师:求他自身的果报吗?
黄副会长:求他所做的事的结果。
成德法师:对,求那个结果,是。
黄副会长:如果这个事没有结果了,他就觉得没有意义了。
成德法师:是,好的。
董居士:所以就是说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佛菩萨……
黄副会长:佛菩萨教我们就活在当下。
成德法师:对。
董居士:对。
黄副会长:所以我们当下这颗心是决定了我们当前的……
成德法师:对,的自受用。
黄副会长:就决定自己当时的受用。
成德法师:对。因为成德点出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听法,听法假如心态不对,连法都变毒药,他本来不消极的,听了这些话又曲解,自己不得受用还变得消极了。
所以有一次,文殊菩萨就对着佛弟子,当时候他的徒弟善财童子也在,文殊菩萨就对着善财说了:「哪一个是药,取过来。」意思就是说,在大地之上长的这些草哪一个是药,取过来。善财童子马上接了一句话:「遍地都是药,没有一种不是药。」就回应给文殊菩萨。马上文殊菩萨又讲了同样的话:「哪一个是药,取过来。」这个时候,善财童子那就不能再接说遍地是,因为老师已经第二次说了,他就顺手从地上拔起了这个草药,就递到文殊菩萨手上。文殊菩萨就对着大众说:「此药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确实遍地都是药,哪怕它现在还没有入《本草纲目》,但是它一定有它的属性,它一定可以治某些偏,所以遍地都是药。问题是假如你对这个药属性不了解,你把它用错了,那就麻烦了。比方说这个人上火了,你还给他吃人参,人参好不好?人参当然好,可是你用错了,可能就出问题了,你给他喝生脉饮,他可能吐血。都是药,可是不对症会出事情。所以为什么叫因材施教?这就非常重要了。不是说我们觉得这个很受用,然后就介绍给所有的人,我们得要先设身处地他的状况,才能给他比较适合他的建议。
再来是面对我们自己,假如老人家讲的这些法,我们用不对的心态去面对,那可能变成对我们自己造成障碍了,问题不在老人家那边,问题是我们在领受佛法的心态不对了。所以为什么佛陀要说四依法?一来是「依法不依人」,不能是搞成情执了,是要依经教、依法;第二,「依义不依语」,要根据那个义理,不能根据他的言说、外在的言说相,所以这个就是不能着相。比方佛法的艺术化教学的表法,东方持国天王,你不能着那个相说东方持国天王喜欢弹琵琶,那就领会错了,他那个琵琶也是表法的,代表持家、治国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它表的是中道。就像佛经里面会讲花、会讲树,它的那个都是表修因得果,表要树立榜样,它都有它表法存在,所以这个要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依智慧,不能依情识。就好像说我们今天听到「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假如依情识的话,就会比较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感觉,反正什么以后都会化成乌有,那还有什么好干的?其实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很多的业习种子,在遇到境界的时候,我们说遇境逢缘,那个最熟悉的就会冒出来。比方说多愁善感的人,他就会出现那个感受;比方说傲慢比较容易起的,它就起现前;或者是贪求、贪着的,就是贪瞋痴慢;或者身见比较重、成见比较重,都会在境界现前的时候,那个强者先牵,就会冒出来。所以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要自知,就是了解自己,其实也不容易。假如我们观照自己的念头不够细,我们真正要清楚自己也不容易。有时候修了好多年,也不是不用功,每天定课也都有,但是感觉好像没什么提升,那个可能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个念头里面有没有哪些不妥,可能太粗了,没有看细。
所以叫要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这句话是《了凡四训》里面教导的,「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纯是利益这个世间、利益众生,这是端,端正的,「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你是要去利益世间,而不是去谄媚,而不是有求的心去做这些事,要赢得别人的赞叹;「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都是爱人的心、付出的心,「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我明明是要去爱人,为什么我会生气?因为我在这个爱人的过程有夹杂了希望人家肯定,有夹杂了希望人家回报,所以因为我爱护他了,他反馈给我的又是恶意相向,所以我接受不了了,我就很不高兴了,我都已经对他这样了,他怎么还可以这样?其实他只是一个境缘,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他,因为是我们自己动心了,我们那种纯粹的心里面夹杂着对他有要求了。所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我们的心动了。我们可能都是会看到别人变心我们很生气,事实上我们自己常常在变心,我们自己没看到。
所以等于是要能观照到自己的心念,那是要很深入自己的内心,才比较容易看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董居士:看过。
女众:看过电影跟电视连续剧。
成德法师:都看过。
董居士:看过的,很震撼。
成德法师:其实成德个人认为,俞净意公他可以代表每一个修行人必走过的考验,没有一个修行人不需要过他这个关,都一样。而且他离我们都几百年了,他是明朝时期的人,假如以明理来讲,他读的经书,他还能考上进士,你看他懂的道理有多少。他而且十八岁就考上那个我们说的公家养他读书的贡生、廪生,他就是秀才了。可是后来,十八岁就考上秀才,到了四十七岁举人都没考上。然后五个男孩、四个女孩,最后死到只剩一个儿子走失了,然后剩一个女儿,家徒四壁,在那里埋怨上天对他不公平。那刚好他还有善根,对灶神爷恭敬,灶神爷就来点化他,然后就说他「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
我们冷静看,「意恶太重」,假如说一个修行人从一开始意念就能调伏,这个人可能也是再来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必然要有调伏意恶的这个过程。「专务虚名」,我们就有可能修着修着就修到相上去了。甚至于有很多人,他念佛精进,他是用好胜心在念的,人家三万,我三万五、我四万,他可能都变成换对象了,佛是教我们去贪,可是他进入佛门的因缘,他反而换对象了,那个贪心、好胜心并没有减少。也可能是希望别人肯定,就会务这个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除非我们学佛以后,都不怨天、不尤人,都没有看不顺眼的事了,不然我们也很可能学佛之后还是会有怨天尤人的部分。
结果灶神爷这么一点,俞净意公还不承认,他马上说:「那不是说天地之间任何细微的善都会记录,难道我这几十年连一件善事都没有吗?」他还没有马上承认。结果灶神爷就一样一样给他分析,你不是成立文昌社吗?你不是说不杀生吗?怎么你们家那个厨房都还有螃蟹绑在那里?而且每一次放生都是别人发起的,你从来没有自己发起过;你说惜字纸,有人在的时候你就捡起来,人家就说你好恭敬字纸,可是你这个私塾班里面,很多学生就拿着这些字纸去糊窗户干什么、擦桌子,你也从来没有批评啊?你们还讲不要造口过,可是你的言语这么好,舌锋所及都触怒鬼神,你自己也觉得不厚道,但是又控制不住;还有你们戒邪淫,你虽然没有实际做,但是你看你每次看到那么漂亮的女生,其实心都动得很厉害,所以其实只是没有这个缘来了,假如真的有缘出现了,你真的把持得住吗?就把整个他们文昌社里面最重要的都给他点出来,然后说连最重视的你都做成这样了,其他的就不用讲了。
而且上帝真的派人来监督你,这么多年来,看你一件善都没有,只看到你的「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高己卑人是傲慢,忆往期来是愚痴,都没有安住当下,只是寄望未来可不可以好,「恩雠报复念」,这是瞋恚心,充满了你的心里面,所以你逃祸都来不及了,你还求什么福?讲到这里,俞净意公才跪下去,请灶神爷救他,他也不是一开始就承认自己的过。所以等于是《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是如何打破自欺的一本教材。
而夏莲居老居士有一段法语特别重要,他说,真正学道的人,「须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意思就是说,自欺没有过,根本都不用谈是不是修行,谈不上了;接着,「须灼然」,灼然就是很清楚的看到,「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我们看到自己身口意的这些错误,我们才有有的放矢的去对治它、去调伏它,但是是要见得满身有这些过失,功夫才有着手处。夏老说,「此两关不破」,这两关就是不自欺,然后要看到自己满身过失。因为老人家也说,修行就是两件事,知过、改过,但是知过在前,不知过就不知道怎么改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说,这两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就是这个不自欺跟发觉自己过失这两关没有真正过关,纵使他能讲《般若》、他能讲《华严经》,能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遶」,就是都还在佛法的门外,根本没有进佛门。所以夏老这一段开示,其实对我们修行首先要过哪些关,就讲得非常具体了。
刚刚跟大家提到,我们虽然说发愿了,这个任务很重,但是我们理得心安,其实都是佛菩萨、祖先承担着,我们只要把心用对就好了。但是我们也要在一切境界当中观心为要,要观照自己的心念是很重要的,然后心也不能偏掉,甚至于是听经的时候,领受善知识教诲的心态也不能偏掉,不然这个本来是法药,我们把它用成毒药就麻烦了。
所以刚刚跟大家念到,有同修看到「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反而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态度。事实上《般若经》统统是在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是让我们不要去贪求了,让我们要去看破。可是我们不能说看了之后变成消极,那事实上是自己的习气现前了。所以这一句法应该是有自受用跟他受用。所以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自受用就是什么都是假的,不要去贪求了,就容易放下。
那他又看到这些十三经、这些传统经典就好像没有劲了,事实上是他利众的心并不真切。但是他会提出这个问题,代表他自己在观照自己的时候,并没有看出自己的心偏颇了。所以我们只要身心有烦恼,身心觉得不是很自在,事实上那个当下,我们都是烦恼做主的状态。因为只要我们是正念做主,应该身心都会比较轻安。这个大家可以冷静的自己去观察自己,我们刚刚提到要有自知。
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法会产生消极,我们就要去调整这个消极的心态。《无量寿经》说:「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他知道万事万物是聚散无常,可是他也借假修真,他自己是借假修真,他也会藉一切因缘聚散的时候,去把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善根成熟的人他会让他得度。就好像今天老法师他讲经六十年,我们这些弟子真的珍惜跟他的缘,依他老人家教诲去做了,我们就从一个一品见思烦恼都没断的凡夫,就到极乐世界作佛了。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生,几十年的因缘,但是老人家、佛菩萨加持掌握住了,我们就藉这个假的因缘聚散,就恢复了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佛菩萨同体大悲,哪怕可能这个缘只能二年、三年,最后就没了,但是只要这二年、三年有一个众生得度了,他再怎么辛苦,他也觉得值得。所以这是大作梦中佛事、常建这些水月道场,其实反而可以体现出佛菩萨的同体大悲。
所以纵使儒家的经典终究会消失掉,问题是在儒家经典可以影响全世界的这几千年,我们能够传承下去,哪怕只有一二个人受益,我们觉得也很值得。更何况这个接力棒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真把它传好下去,影响的何止是千千万万人?可能影响的是全世界跟几千年后的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