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楞严经讲记众生本具
2022/7/11 来源:不详众生本具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功德
净界法师
丙三、正说
佛陀正式地说明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
分二:丁一、总明三德;丁二、别示迷悟。
丁一、总明三德
先拢总说明众生本具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功德。
分二:戊一、明理绝名相;戊二、明因妄立真。
戊一、明理绝名相(约真谛)
从真谛当中来说明真如理性,是离开一切的名字跟相状。看经文: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妙性:蕅益大师解释说,它所指的是我们真如佛性的法身德。我们那一念清净微妙的心性叫作妙性,它是周遍法界的,它是离一切相的,所以叫作法身德。
圆明:本来具足圆满光明的功德,指的是般若德。
离诸名相:本来没有一切法的名字跟假相,这个是解脱德。
在我们一念清净的心性当中,是本来没有世界众生,没有九法界的依报、正报可得。
这地方是很重要了,你要断烦恼之前,我们要了生死之前,你要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生死。你本来有生死,你怎么了呢?
你看西方的哲学,它一直认为,人,本来就有烦恼的。所以西方的哲学,他没有一个人讲断烦恼,他只讲说:你要克制烦恼,因为他认为烦恼是人的本性,所以他们为了自卫,是可以杀人的,在西方的法律是允许的。在菩萨戒,杀人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因为你违背佛性嘛,你违背佛性还有理由吗?杀人,你就在抗拒佛性,你没有顺从佛性。
所以后面会讲到,为什么会有十二类的众生呢?因为我们违背我们的佛性,就是这个道理而已,当然违背的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整个九法界的众生,就是我们一念妄动以后,而产生的一种循业发现。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依止本来没有世界、本来没有众生的角度,来断除众生世界的障碍,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这地方是约着真如理性的角度,来观察一切法是本来无生,从无生当中,来建立我们断恶修善度众生,我们讲称性起修,依止性德才有修德。
戊二、明因妄立真(约世俗谛)
前面是约着性德,这地方讲修德。在修德当中,因为有众生虚妄的想像,而安立诸佛真实的功德。因为有众生的虚妄,我们才安立诸佛的真实,没有众生的虚妄,那就不安立诸佛的真实。看经文: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我们所追求的是无上菩提跟大般涅槃,那么这二个法是怎么安立的呢?
因妄有生:妄指的是我们众生最初的一念的妄动。本来无生死,那生死是怎么有的呢?最初的是一念妄动。一念的妄动,就产生了一种生死之法最初的生起,有生死之法的生起,当然就会有灭法的安立,就有灭法的成立。所以在生灭当中,就安立了整个众生的虚妄,包括众生的烦恼障、业障、报障,这种虚妄之法就在生灭当中建立起来。
这时一切的菩萨依止首楞严王三昧的理观,开始灭除众生的虚妄,开始开显我们众生本具的真实,慢慢慢慢地就成立了如来的无上菩提跟大般涅槃,开始在正念真如的过程当中,转烦恼而依止菩提,转生死而依止大般涅槃,是这样安立起来的,就是灭妄名真。依止要对治的虚妄之法,才安立了真实的菩提跟涅槃二种的转依的功德。
我们从两方面来看,我们安住在性德理观的时候,是本来没有烦恼、本来没有业障、本来没有报障,所以我们进入到真如的体性的时候,是本来无一物的。你从假入空的时候是本来无一物;但是从空出假,在对治的角度,我们的确有虚妄的烦恼、虚妄的业障、虚妄的报障,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那怎么灭除它呢?
灭除的方法很多,对治止观有对治止观的方法,比如说你喜欢贪,佛陀就用不净来对治,但这样的对治在本经它不采取这样的方法。本经在灭妄,蕅益大师说,灭除虚妄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一切生灭之法——本自无生,观它——你从什么地方来?所以《楞严经》它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从六根门头当中回光返照——返见见自性,返闻闻自性,返知知自性,在见闻嗅尝觉知当中,去回光返照,去找到你整个本来面目。
在《楞严经》的观念当中,你不要对烦恼产生抗拒,因为你对治不了它,你越抗拒,它越产生反作用力。你注意看看,越对治烦恼的人,他烦恼越重,你就是不随妄转!你就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句话讲得非常重要!你就是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不要乱动,因为它不真实。当然你要不动,你要不取着;你要不取着,你智慧的理观要生起来。
我讲实在话,我们临命终的人没有一个人断烦恼往生的,除了大祖师以外,我们能够往生就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我们有烦恼,但是我们跟烦恼保持距离。你能够不随妄转,而生起佛号,你就一定往生。你不是断烦恼,你怎么是烦恼的对手呢?你一断烦恼你就完了!因为你跟它抗拒,你就跟它产生一定拉扯的关系,那这个时候它还耗损你的力量。
《楞严经》的灭妄,是观一切法本自无生,这就是灭妄的方法。
——净界法师楞严经讲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