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佛教分支,般若学的形成及对于佛教影

2025/1/1 来源:不详

在佛学的世界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般若“,什么是”般若“呢?解释起来确实是哆嗦,打个比方吧:

佛像

我们常说一个人聪明,但再大的聪明跟智慧比起来都是小聪明。而再大的智慧跟”般若“比起来都是小智慧。所以在中国的文字里没有能够完整的表达这个词的意思,因此只能音译,称之为”般若“。

这么无上的概念在中国当然很受欢迎,因此般若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个背景可以分三个方面”

佛寺

一、东晋时期,中国的北方陷入了混乱,而南方却仍然保持了文化的稳定。

二、当时的玄学已经接近尾声,人们需要更新的理论作为谈资。

三、佛教进入中国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各个方面的条件已经渐渐成熟,再加上译经和传经活动终于开花结果,佛教传播的同时,人们对于义理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样化。

般若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佛教也进人了般若学的时期。

所谓般若学,主要是围绕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教理,讨论“空”的学问。而此时中国人仍然离不开玄学的“无”,所以大都将“空”理解成“无,由此形成了六家,而其中第家又分成了两宗,构成了六家七宗。

佛寺

这六家七宗分别是: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这六家七宗都是围绕着“无(空)这个概念进行发挥,所以都属于般若学的范围。

当时著名的人物是释道安。释首安本人持本无宗的观点,这是比较正统的一派,他们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由于时人分不清“空”和“无”,所以叫本无宗。

佛寺

但释道安真正的贡献不仅仅是发明了一家之言,他的功劳在于推动了大乘佛教的传播。

他一方面推动佛教理论的传播,尽最大可能地区分佛教和玄学,

另一方面,又在制定佛教仪规,在佛教组织正规化上做了很多工作。再加上他的弟子遍天下,不仅北方有,南方也有,更是加速了佛教的扩张。

佛寺

当佛教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不小心就成了沟通南北的纽带。释道安死后,他的弟子慧远。在南方成了一代宗师,

慧远虽为大乘般若学,却鼓励一切形式和内容的佛教发展。在他的努力下,佛教已成了普遍中国人的信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