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般若,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023/11/26 来源:不详

心中的智慧,心中的经典,一部佛教大乘经典为我们展现般若智慧,让我们明白心中的执住,放下心中的不甘心,好好地空一空自己的心灵,以更好地状态面对生活。

生活二字写着简单,多少人倒在了这上面。生活从来都不简单,从我们出生就面临着种种的危险。女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在现代,医疗条件非常先进,存活率提高了,若是放在古代,一个新生婴儿的降临将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可见生命的来之不易,我们来这世间是为了受苦受累的吗?我们接受的传统佛教思想,好像就是这样的,让我们觉得人之一生就是在苦海中争渡,实际上呢,这是影视剧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片面不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地辨别这些信息,从中找出客观的可以给我们带来价值的知识,把这些知识升华为智慧,帮助我们找到更好地生活。

《心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佛教中的一些思想,比如文章标题中的文字,说空说苦,是佛教的主旨,让我们正视世间的种种,从而达到“空”的境界,放下那些多余的事情,让心中空出一片净土,让人们把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善知识填充进去,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从容地面对生活,提高自己物质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既然是说苦说空,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何为苦,和为空。佛教经典是翻译过来的,但凡是翻译都会带有翻译者的主观思想。《心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唐玄奘翻译的版本,经中讲到“苦”和“空”。从中国字的角度去分析这些,“苦”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古,代表最开始最古老的时候,我们像草一样,那样的弱小,无处,但生命力又无比的顽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能生存的了。这是“苦”字的含义,中国字传播的是一种精神,看到“苦”字得有这样的观念出来,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大多数人讨厌“苦”这个字,看到这个字就想避开,这是不正确不合理的,没有的“苦”哪来的“甜”。最需要注意的是对“苦”的理解,当我们有“苦”的概念时,需要做得是让自己明白如何去解决“苦”,如何找到方法去面对这些“苦厄”,佛教的方法是“空”。

大多数人认为佛教思想是消极避世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字面上去理解“空”就是什么都不思考,如果什么都不思考,那还需要活着吗?那就存在就没有意思了,整天吃斋念佛,什么条件就做这样的事情了,没有必然这样做。传统的佛教思想需要否定,这一点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万法皆从心中出来,法是很活泼的,很灵活,不需要那么的死板。因此我们平常说得“空”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蕴皆空便是最真实的“空”,五蕴代表的是“色受想行识”这人间五相,每一相都牵动人们的心弦。五蕴如何“空”,这是佛教那么多晦涩经典最主要解释的事情,也是释迦牟尼花了一辈子心力去传授教导的事情,《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放下那些多余的事情,那些不合理的问题,那些不应该向往的欲望,这些就是根本,若能放下心自然能明白,如此简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