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每天读的心经,有这么多的大智

2022/6/12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个性治疗 http://m.39.net/pf/a_9325167.html

-

点一下↑↑↑↑↑↑结缘

《心经》说了什么?主要有四项内容:

一、大智慧。

二、破执著。要我们彻底地把我执、法执破除干净,连破除干净的这种意念也不要存在。

三、到彼岸。破除了执著才能到彼岸,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为“无智亦无得。”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来落实这些修行的理念。

?大智慧?所谓大智慧,按照佛法的解释,智与慧是有区别的,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

智有照了之功,慧有鉴别之用;智能明了诸法,慧能断惑证真。这就是佛家讲大智慧的含义。

古代的佛教大师说:“《心经》是万法的根源,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

这部经之所以重要,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经中所说的“般若”精义,将佛教的理论核心揭示无遗,究竟圆满。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性空”。

想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要通过甚深的般若观照,勘破万法的假相,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突破重重障碍,扫清万里乌云,现出晴朗的天空。

这晴朗的天空,就是我们的心地,然后般若慧日高悬,大地繁华似锦,一切生命自由自在,这才是我们自心一片安详的佛国净土。

般若的思想是佛法的根本见。般若在,就是佛在,能见般若,就是见佛,就是见法。

所以说“得见般若,即为见佛”。

有般若就有佛,因为般若是佛母。般若即是法宝,佛以法为师,佛从法出生。所以说佛法以般若为根本,般若在世即为有佛。

由此可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出生诸佛的经典。

?破执著?

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突破生命的局限性。

我们的生命有种种局限,这些局限有的是从无始以来自己的善恶业报所感;有的是在现世生中,由于六根与六尘相接而产生的种种分别、执著心,久而久之形成非常深厚的执著和障碍。

《心经》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也是破除执著。因为执著的根源是生命,执著的土壤是生活。从什么地方倒下就从什么地方起来。

五蕴即是生命的总相,是内根身、外器界的总相,也即是人类的生命活动。所谓生命活动,即是身、口、意三业和行、住、坐、卧四威仪的表现形态,也即是我们所说的生活。

生命的要素即色、受、想、行、识。这五识的活动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存。而五蕴又是迁流不息、无常无我,时时处在变化之中,无常之中。所以说五蕴是生命、生存、生活,但又不能执著这些。生存的内容和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概而言之都是生存与生活的表达方式。

《心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提示我们要正确面对生命的活动,也就是要正确面对我们生命的实相。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千经万论、历代祖师都强调要在当下这一念心中来落实修行的要求。

所以,《心经》说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破执著。破执著很具体,不是空洞的,一定要从当下一念做起。

?到彼岸?

破除了执著,所显示的无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能观之智与所观之理不二即是涅槃。

所以彼岸并非遥不可及,会心当处即是。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此岸与彼岸有八万四千里之遥,非也!此岸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顿悟,众生即佛。

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到彼岸就是人生的解脱,涅槃的证得。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

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大家一定要体会这个意思,只有在当下一念完成,修行才真正时时刻刻受用。

如果把一切寄托在死亡后,就永远不会有受用,而且修行的信心也不容易建立。

怎样才能勘破烦恼,超越生死?必须如实观察一切诸法缘起性空的实相。

我们心地的这面镜子被尘垢所盖覆,通过修行使这面镜子垢尽光现。所以我们不要有执著,有执著就是障碍。

我们能够观诸法实相,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言思路绝,则烦恼性空,生死与涅槃不二,此岸与彼岸不二。

到此也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当下不生不灭,当下就能了生脱死,当下无住,当下应缘度生;

度生亦不著相,度而无度,无度亦无,是名真度。

此时万里晴空,一物也无,涅槃的功能,般若的力用,到此方称圆满究竟。

?大自在?

《心经》还告诉我们,有了大智慧,破除了一切执著,能够到彼岸,就得大自在。

我们人生有种种局限,种种追求和执著,因而有烦恼、痛苦,不得自在。

《心经》告诉我们只要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能“度一切苦厄”,就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获得大自在、大解脱。

人生的真自由、真潇洒至此可言矣。

关于自在有种种解说,根据《法华经》的意思,要“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有结”就是有为有漏的烦恼,尽即断尽,只有断尽烦恼,也即是“度一切苦厄”,才能“心得自在”。

我们学佛,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生命摆脱一切枷锁,放下一切负担,使身心真正能够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这种自由、自在,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寿自在

凡夫的寿命长短不得自在,而破除了烦恼、照见五蕴皆空的登地以上菩萨能够自己把握生死,可以在寿命的长短、生死来去上获得自由。

像我们通常称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命、无量光明。

这是因为阿弥陀佛大彻大悟,大觉圆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所以能够获得无量寿命、无量光明。

我们遇到一件好事,都希望这件好事能够长久不变,可是没有不谢的花朵,没有不散的筵席。

而许多不如意的事,我们也希望永远不要碰上。

事实上不如意的事在生活中,总是不期而遇。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人意处无二三。”

怎样突破时空的障碍,获得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关键在照见五蕴皆空。

二、生自在

生是受生,菩萨能够随类化生而得自在,众生随业迁流六道轮回不得自在。菩萨随处而应,“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有受生的自在,凡夫不具备这种自在,所以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才可以逐步获得受生的自在。

三、色自在

色即物质,菩萨能于物质转变自在,非凡人所能为也。

物质也可以理解为财富,我们都希望拥有许多财富,但真正有财富的,是极少数人。

大多数的人都有自由支配物质的渴望,但是却难以实现。

我们要通过修行来消除妄想执著,消除不正当的追求。

如果真正获得了色自在,也是为了满众生愿,而不是迷恋于个人的物质追求。

如果我们为了个人的追求,永远得不到色自在。

四、心自在

心即心识,我们能随意指挥心识。

能够让我们的心随顺法的规律,顺菩提心而发展,顺着净化的方向发展,就可以获得心的自在。

可是我们凡夫连心在哪里、心是何物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够指挥这颗心呢?

所以,一定要学习佛法,学习《心经》,了解这颗心,才能指挥这颗心。

五、智自在

凡夫没有无漏智,不但无智,更谈不上自在。

这种自在都是菩萨的境界,是菩萨的生活,菩萨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们能观自在,度一切苦厄,就能获得某种相对的自在,并不是大自在。

“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才能获得寿自在、生自在、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那才是大自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美《楞严神咒》手抄本字帖领取

精美《地藏经》手抄本字帖领取

免费结缘——抄经本,抄一遍积一份福!

免费结缘——《大悲咒》水晶杯

免费结缘——大随求咒手环咒手环!

免费结缘——《大悲咒》保温杯!

你若喜欢,点个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