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人,为什么要持咒呢心经用这17

2023/7/10 来源:不详

《心经》讲到最后,为什么要讲咒呢?因为咒才是这本经书之中最重要的核心。那么,观音菩萨在经书的结尾处讲到咒,其实是想告诉舍利弗,咒是什么以及持咒的重要性。

他说咒是心愿,是愿力。你没有求觉悟的心愿,是不能觉悟的,即使我把所有的法门都告诉了你,把三世诸佛所觉悟到的道都告诉你,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你只有发愿、发心愿,才有可能成就菩提。

观音像

这也是《心经》讲过了觉悟之道以及觉悟所得之后,最后讲的是心愿的真正原因。因为唯有人的心愿,才是入道成佛的根本,这也是没有发愿不能成行的道理。

那么,怎么样的人才能够持咒呢?或都修行到何种程度的人才有资格持咒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是有心学佛的人都有资格持咒。或者说一个学佛之人如果不持咒,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之人。如何理解呢?

佛像

《心经》在结尾处用了17个字来说明,即“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那么,“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大神咒”是在神上说的,“大明咒”是在觉上说的,“无上咒”是在追求上说的,“无等等咒”是在境界上说的。

佛像

所谓“无等等”,就是没有对等的,没有并列的意思。在神上要达到最高的灵,在觉上要达到最大的明,在追求上这是最高的追求,在境界上这是最高境界。不管你的觉悟达到了何等程度,如果还有更高的境界,就还要追求。换句话说,“大神咒”就是大神愿,“大明咒”就是大明愿,“无上咒”就是无上愿,“无等等咒就是无等等愿。即以无上、无等之愿,愿我之心神明。无上无等是唯一,神明是觉悟。

佛寺

所以,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要以唯一之至求,求我心觉悟。这样的追求会怎么样呢?《心经》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就是答案。追求是有回报的,不会落空。这是观音菩萨以自己的体会为印证,鼓励舍利弗不要犹疑,下定决心去追求。

“能除一切苦”,即“度一切苦厄”。“真实不虚”,即观音亲身证悟。观音为舍利弗讲的这段话,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他由“观自在”而入道,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而“照见五蕴皆空”,自然“度一切苦厄”。因为他有亲身体会,而且体会到了“能除一切苦”,所以他有资格告诉舍利弗这个觉悟之道是“真实不虚的”。

佛像

我们纵观历代以来,修悟成佛的人,最初都是因为发愿,也就是咒。如释迦牟尼的觉悟,成就于他的心愿。观音菩萨能够观自在而成道,也是如此。人要做成任何事业,都需要有心愿,没有心愿则一事无成,就算是放到我们世俗的生活中也不例外,因此才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

因此,你要想觉悟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怎能例外呢?所以觉悟在追求,你要有追求到底的精神,要有追求究竟的精神,要有究竟涅槃的精神,才能达到《心经》所讲的觉悟境界。这个境界说出来容易,真正做到那是真不容易。

佛寺

如果你没有佛一般的志向,没有强烈心愿,那就不过是嘴上说说,口中念念而已,因为《心经》不是文字游戏,也并非逻辑,没有发愿是无法达到的。因此这里讲的“咒”,是唯一之愿,是毕生之愿。这就是学佛之人,为什么一定要持咒的真正原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