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可用尽,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
2023/6/14 来源:不详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感慨,尤其是在历史剧或者古文当中,那就是“时也命也运也”。
尤其是再配上一个英雄末路的镜头,这句话就更有感染力了,让人深深叹服命运之力的深不可测。
但是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不知道大家知道吗?
其实这句话来自于北宋名臣吕蒙正的《寒窑赋》,他曾做过宰相,还担当过太子太傅,可谓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福报极大。
而这篇赋文就是他为了教导太子而作的,里面的“寒窑”二字,说的就是他年少时候的经历,当时他家里十分贫穷,只能住在四处漏风的破窑洞里面,吃饭很多时候都靠去附近的寺庙化斋,也受尽了白眼。
然后他发达之后,身居高位,锦衣玉食,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周围都是各种恭维笑脸,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吕蒙正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并没有为此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觉得都是自己苦读和打拼的结果,而是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六个字——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然后吕蒙正在最后又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诠释,给出了上面的三句名言,这也是他自己奉行的准则,而且极为符合佛法,堪称天规。
接下来咱们就来一起讨论和学习一下,希望对各位师兄有所帮助。
01富贵不可尽用——顺境淡然
第一条天规是在告诉我们,人在顺境时候该抱有的心态,那就是淡定,而且要惜福。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大家累死累活,忍气吞声,付出这么多,不就是为了成功么?
若是一旦达到了目的,那自然会非常的得意和骄傲,肯定要各种放纵和炫耀,正如西楚霸王项羽所说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那样。
项羽力能举鼎,破釜沉舟,横扫大秦,一度天下臣服,但是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被韩信四面楚歌,兵败乌江,最后不得不自刎而死,而且死了都无法善终,尸体都被几个人为了抢功红着眼睛给分割了,真正的不得好死。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项羽在成功之后得意忘形,还没有完全稳定就开始分封天下,尽情享受,以为天下太平了。
而且在分封的时候项羽还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不舍得把好的地方分给手下,总是抠抠搜搜,再三算计,让很多重要心腹都寒了心,最后很多都倒戈到了刘邦那边,包括军神韩信。
相反刘邦别看却截然相反,他本来先打到的咸阳,一开始也想要好好的享用一下荣华富贵,金钱美女,但是被张良一劝就打消了,在后面也是毫不吝啬的把好处都分给了手下,这才导致三军用命,人才皆为他所用。
这一点就算在现在也不例外,当老板的如果有了好处只想着自己都拿走,那下面的人才必然留不住,而普通人若是见了便宜都吃干拿尽的话,也一定没几个好朋友。
相反得意之时不骄不躁,不吃独食,懂得分享,也能惜福,那一定人缘极佳,顺风顺水,贵人很多。
02贫贱不可自欺——逆境磨砺
这第二条天规,和第一条正好相反,说的是我们身处逆境时候应该怎么做——那就是要坚韧,而且放平心态,把这个看作是一场磨砺。
其实这一条比上一条更为重要,毕竟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就叫做“娑婆”,翻译过来是“堪忍”,其中苦难甚多。
正如俗话所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处于逆境之中,能够有机会成功的少之又少。
因此这条天规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它是教导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苦难,并最终跨过苦难,苦尽甘来。
这个方法在佛法中被称为是“忍辱”,也是大乘菩萨的般若六度之一,非常重要,而在世俗中也可以理解为忍耐和磨砺。
上面我们说过了项羽,这里正好用他的老部下兼对手韩信来举例。
这两个人的前半生际遇可以说是截然相反,项羽出身为楚国名将和贵族之后,从小就被叔父项梁培养剑术和兵法,年纪轻轻见了秦始皇的车队就发出了“吾将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并且成功兑现。
相反一代军神韩信,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很差,自己又是整天读兵书练剑法,根本就没什么生产的能力,导致吃饭都成问题,四处受白眼不说,还曾经靠着洗衣服的老大娘接济才没饿死。
这还不算,同乡里面还有人看他不顺眼,当街侮辱他——要么从自己裆下钻过,要么就决斗比个高低。
要是项羽面对这种侮辱早就杀对方几十次了,其实韩信要对付这么个乡下的小混混也是很轻易的,但是代价就是成了杀人犯被通缉,从此亡命天涯。
所以韩信硬生生的忍住了这个耻辱,真的就从那人裆下钻了过去,让周围人各种嗤笑和冷嘲热讽。
但是能够忍辱,方能成大器,韩信始终把这个耻辱作为一种激励,让自己更加努力,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一雪前耻。
而我们也应该如此,面对苦难的时候,要把这些都看作是磨刀石,利用它们把自己身上的种种贪嗔痴慢疑五毒和无始劫以来积累的习气都磨掉,变成一把锋利的宝剑。
03听由天地循环——一切随缘
如果说前两条天规还属于“人间”的道理,还有迹可循,属于有为之法的话,那么最后一条等于进一步做了升华,达到了无为之法的境界。
在佛法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做“诸行无常”,意思是说世间一切万物都没有恒久一说,随时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从我们所在的世界来说,分为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缘分产生,然后一步步壮大,然后再逐渐破灭,最后一片虚无,再从虚无中诞生,进入下一个循环。
如果从我们每个人来说,那就是“生老病死”四个阶段,先是在母亲肚子里受十个月的怀胎之苦而降生,然后慢慢长大,再逐渐衰老,最后四大分离,尘归尘,土归土。
这里多说一句,不信佛法的人,认为人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色身确实消亡了,但是神识并不会灭,继续在六道中不停轮回,也有可能中阴身继续入胎,再开始下一世的旅程。
因此大到整个世界,小到每个生命,都要经历这些状态——缘来则聚,缘尽则灭,无一例外。
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而上面的这四句话,等于就是对于这个过程的进一步的描述,各位师兄不妨好好感悟一下,然后就更能体会到人生无常,转眼成空的道理。
所以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以一份随缘的心态去面对,胜不骄,败不馁,平和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也非常符合天规,自然福报很大。
希望各位师兄都能够明白这三条天规,并且奉行,自然就会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不要逆天而行,那只能受到灾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