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明白色即是空,后来偶然间大悟

2023/4/22 来源:不详

在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论述,虽然这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短短八个字却有很多人没有领悟其中真正的道理。或许不同的人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魔”白居易是怎样理解的。

宋代有一位高僧圆悟克勤也一直参悟不了其中的内容,后来在师傅的指点下才大彻大悟,并且留下了一首相关的开悟诗,您知道是哪一首吗?到了唐代,也有一位僧人德诚怎么都参悟不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他外出钓鱼,在等待鱼儿上钩的过程中才恍然大悟,并留下了“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的词句,禅意与诗意交融,成为了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僧院花》也与上面的典故有关。相传“诗魔”白居易一直都笃信佛教,非常虔诚,但是也不理解“色即是空”的真正含义。后来,他在一位高僧的寓所当中见到微风轻拂、小树开花的景象才大彻大悟。他因为自己捂得真谛,欣喜若狂,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短诗,流传千年。

僧院花唐代: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白居易的诗词通常都通俗易懂,没有那些华丽晦涩的词句。据传,为了让其他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他经常在完稿之后把自己的诗词读给丝毫不读文学的人听,如果他们能够听懂的话就会发表给更多人,但是如果别人听不懂,他就会一直修改直至别人能够理解为止。这首诗也是属于这样的作品,但是依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下面我们来进行解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在交代自己种树的目的和心中的疑惑。因为佛教的很多教义和经文本身就很难理解,所以作者借用一棵树的成长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像他们这些人,穷极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真谛,等到了顿悟的那一天也可谓是豁然开朗。与白居易相似的还有一位尼姑,也曾历经千辛万苦追寻生命的意义,直到看见梅花盛开的景致才理解,随即写下了“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词句。

作者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揭开了谜底。微风阵阵,满庭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这美丽动人的鲜花昨天都还没有,今天就突然跃入眼帘,或许这就是佛法里的缘起吧;待岁月更迭,它的娇美容颜也将逝去,随风飘散,但是它的美丽必将长存于我们心底,这或许就是佛法里的缘灭吧。花开花落,缘起缘灭,这样的自然景象、万事万物都充满了佛法的智慧,正体现着“色即是空”的道理,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色”字。

诗人的遣词造句没有很惊艳的地方,但是诗中所表达的禅意和诗意却让我们深深折服,他用自己一贯的平白风格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和顿悟,这种写法也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了解了作者对“色即是空”的理解,您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交流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