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智愚,根有利钝,若能依止四法修行者,

2023/4/9 来源:不详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在《六祖坛经》的般若品中,慧能大师明确的告诉听闻佛法的众生,说世人虽有愚人智人之别,但是其各自的佛性却是没有差别的,生佛平等不二,只是因为迷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智愚之别。

网图

如果众生能够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之法,那么智愚都可以入于般若智慧之中而证道,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终极成就,如果不能认知自性般若的话,那么犹如说食不饱之人,万劫都难以见得自性之佛。

由此,佛在经典中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六祖慧能也说:“人有二种,法无二法”,什么意思呢?

虽然佛法广量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条条大道通罗马”,都可以使我们通达终极的涅槃圣境,脱离苦海而获得生死轮回之解脱,但是见性成佛,我们所将证入的真如圣道却只有一个,唯一不二的真理。

网图

所以世间学佛之人虽有智愚之分,根有利钝之别,但是如果想要见得自家本性而成就佛道,便必须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所中用心修行般若智慧,如此才能在智慧心中修得无上菩提,而彻悟心即是佛,佛是终极目标,般若是必经之路,那么怎么样才能修得无上般若之智而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见得那个唯一不二的真理呢?

在佛法中,佛祖告诉我们说:虽然人有智愚之别,根有利钝之分,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依止四法修行,便都可以入于圣道之门,无论根缘深浅、能力、程度、圣凡的差异,都必会入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如来智藏大海之中,哪四法呢?

网图

一、依法不依人

法,即是佛祖所说的真理,无论师承于何宗何派,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时刻以真理为依据而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去依止于人。

为什么呢?因为法虽为真理,但是解读真理的人却因素养、思想、立场等会发生各种程度深浅不同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是来去迁流而变化的,所以修行佛法,就必须要依止佛祖所说的真理之法,通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法不弃人,只在人之所得,所以依法而不依人,便不会失去正法之道而误入歧途。

网图

二、依智不依识

识者,众生心念所起,是有漏的分别意识,是身中六识对于世间万象的虚幻现象的认知所成,随时随地都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如果以此而去认识世间万物的话,便不能获得最圆满的彻底认知,就像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去认识佛祖一样,永远也无法认知到佛祖的法界真如之身,永远都在幻相上打转转。

网图

所以就必须要用无漏的般若智慧去观照自性,去读取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个清净、能生万法的本来面目,用此般若智慧去转识成智,便能如明镜一样彻见世间万物而不会被迷惑,迷失自我。

三、依义不依语

语者,言语是也,世人为了顺畅沟通,所以才有言语,但是言语亦有难以达意的地方,也有可能会被人断章取义,更或者会有观念、立场的不同而造成误会,所以难免会有言语道断之时,阻碍了对于佛法的领悟。

网图

正因如此,所以佛祖才有拈花一笑,六祖慧能才有“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之说,禅宗大德们甚至有“不立文字”之训,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就是说佛法的微妙法门和真理,是无法单靠文字来表现传达的,“文不及言,言不达意”,所以佛法修行之人应该要从义理上去领悟佛祖的微言大义,而不应该单从言语上去理解佛法的真理,否则的话,文字般若反成了文字之障,与佛道南辕北辙。

网图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不了义,即是佛祖因应机缘不同而所说的方便法门,但此方便之门不是究竟涅槃之道,只是指月之指,不是佛法之月,如果我们将此执着的认为这便是究竟涅槃之道,那便是大错特错。

以世俗谛与中道第一义谛而言,中道第一义谛是究竟的终极圣境,而世俗谛便是佛祖为了引导众生达到这个圣境,而因应众生的根缘深浅所施设的方便法门,谁如果将这个渡河之筏的方便法门当成了究竟涅槃之道,便不能得见自性而获得成就。

网图

能够依止此四依止法者,可以入于佛祖圣道之门,获得无上菩提智慧,以般若之智觉悟见道,但是一旦入得门来,便当舍弃此四依止法,为什么呢?

因为《金刚经》中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知修行佛法的同修们,可能领会佛祖这反复无常的一番苦心呢?

知此者,道不远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