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心经
2022/12/9 来源:不详昨天谈了《道德经》,《心经》的影子时时浮现,想按都按不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谈谈心吧。
简要介绍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属于《大品般若经》中卷中的一节,由浅入深地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七种汉译本,较著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汉传佛教通行版采用玄奘版,这部经在佛教中的地位殊胜,收于大正藏第八册。
该经言简义丰,词寡旨深,全篇只有个字,但却字透珠玑,句验经典。
自身感悟
若想弄明白心经,首先要弄清楚基本概念,下面就把自己所理解的词句,作下简要说明。
1.摩诃,大;般若,智慧;波罗:到达;蜜多:彼岸;经:途径。
2.心:
心经的解读,重点在“心”字上。为了解读此“心”,还要赘述一下以前文章的观点。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结合体,我们自身也不例外。每个人既有看得到摸得着的肉体,也有看不到摸不着的精神,人就是这个肉体与精神的结合体。这个精神,医学上称之为“经络”。
肉体的中心是心脏,“经络”的中心是丹田。心脏的能量,向外输出的轨迹是经线的;丹田的能量,向外输出的轨迹是纬线的;经线与纬线轨迹的不断融合,在人体中就形成了三个部落: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落各自又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即三个能量场,我称之为精场、气场、神场。
心脏,为肉体的中心,看得见摸得着,奉行唯物主义,为阳,似太阳,主白天;
丹田,为经络的中心,看不见摸不着,奉行唯心主义,为阴,似月亮,主夜晚;
心脏,本身是主动的,追求的是安静,人一旦安静下来,心脏就开始休息,主动权就交给了丹田,所以人在睡眠时会产生梦境;
丹田,本身是主静的,追求的是运动,人一旦运动起来,丹田就开始休息,主动权交给了心脏,所以人在清醒时不受梦境的影响;
白天,精场、气场、神场都是心脏在主导,身心所有的运动、心理活动都由心脏发出指令,都是心之所想;
夜晚,精场、气场、神场都是丹田在主导,身心所有的运动、心理活动都由丹田发出指令,都是丹之所想;
这里的心,我认为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丹田,在此我称之为“大灵”吧,以示区别,经文中将之称为“自在菩萨”。
全称可以解释为:大灵回归的大智慧,或者大灵觉悟的大智慧。
这部经教我们以下道理:
一是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
二是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
三是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还度了众生,所以诸佛成了佛。
那自己又是甚么?
自已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迷了的佛,识得众生便识得诸佛,度了众生自己便修成正果,便成了真正的佛。
3.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
4.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5.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6.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7.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
8.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分别加个“尽”字,合为二十四因缘。
9.四圣谛:苦、集、灭、道。
研读方法
研读心经,我觉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看玄奘版,当熟记于胸,有了一定基础,再读鸠摩罗什版,对比来读,两者不一致的地方细细品味;
第二阶段:当两个版本都滚瓜烂熟,了然于胸,运用自如时,找出原文断句不合理的地方,按照自己的领悟,扩充内容,编写属于自己的心经。
玄奘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鸠摩罗什版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自悟注释版
观!(快看)
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灵潜入的修行,觉悟时)
照!(有光芒出现)
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居然呈现出这样的结果,五蕴:形象、感受、思想、行为、认识,都不存在了;一切苦难都不存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子离舍:(因为大灵你已经离开了肉体了,当你一旦离开,你会发现:)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不解释了,一是水平有限,无力解释;二是很好的句子,一解释就没能量了,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子离舍:是诸法空!
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
无色,无受、想、行、识等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等十八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等二十四因缘;
无苦、集、灭、道四圣谛;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
故:菩提萨埵!(彻底觉悟了)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
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即无上正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
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
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