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当下的力量解评记10恐惧的真
2025/6/20 来源:不详10、恐惧的真相
恐惧这个词可包含多重意思: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怖等。我认为恐惧既来源于“曾经发生的事”,又来源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并且存在于“未来发生的事”。这与书中观点“可能发生的事”略有不同。
原著作者对恐惧的理解沿用了他之前的思路,即思维的前置与后置,预先将思维中的“小我”置身于可能的故事情景中,从而产生了恐惧。
但是这里可能出现一个疏漏,人们面对恐惧时,一种为自身设身处地的面对恐惧,另一种是因为他人、他事可能面对厄运事情的恐惧。这是不一样的,恐惧的由来不一样,那么解决恐惧的方式当然不会完全相同。
书中给出的方法也是之前的方式,即运用“当下的力量”不要被思维所控制你的“本心”,即使你外表看起来非常自信。由于造成恐惧的原因有许多种,害怕失去、害怕失败、害怕受伤害等。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于思维对死亡、毁灭的理解。
对于思维来说,死亡无处不在。在这种思维认识的状态下,对死亡的恐惧是根本性的恐惧,是一切恐惧的源泉。由于恐惧是思维对死亡的预判而引起的,如果你认同自己的思维观点,当出现思维错误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觉就会受到死亡的严重威胁。所以自身的思维不能失败,失败就等于死亡。
这种分析不仅是对自身,也是对自身之外所关心的人与事同样适用。此处的“死亡”也不能做狭义理解,可广义理解为受伤、残害等。
书中很好的解释了恐惧,但是“真正的力量”又难以把握,该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呢?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复杂,不好解释,越是宽泛的问题越不容易让大多数人抓住重点,只说说我的理解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取一层意思就是:心里了无牵挂,没有拘束与安放之处,好比空气一样的似有似无,没有过去与未来的分别,哪里还有恐惧?用很俗的角度理解,将自我置身事外,依靠着“本心”去做对的事情,已然忘我的存在了,那么因我而起的恐惧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大无畏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勇士,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恐惧,而是已经把“自身”抛弃,将自己置身于世外,这种心理现象很有实用价值,面对恐惧时往往一句“和他们拼了!”就是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心态,就是一种“无我”的心态在支撑着没有了恐惧。
更深一层是,“无我”之外也敢于牺牲我之外重要的“人与物”,这是另一个范畴了,但是恐惧的真相已经包含了这种情况,别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