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家赵贞吉,怎样于官场沉浮,屡遭打
2025/4/27 来源:不详赵贞吉是明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是南宋右丞相赵雄的后代。在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担任翰林编修。后来在庚戌之变发生之时,俺达率领军队一举包围京城,赵贞吉严格反对签订城下之盟,督促诸位将领加强防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升任为监察御史。
奈何之后多次遭到奸臣严嵩诽谤而被夺去官职,直到明穆宗统治时期这才复出担任礼部尚书。除了在政治场上颇有成就之外,赵贞吉还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擅长诗文,文章豪放开阔,与熊过等人并称为蜀中四大家。何良俊赞曰:近代宰相,不由中人援引,则是营求而得,唯赵大洲入阁,出自圣裁。
赵贞吉出生在明穆宗统治时期的四川内江一带,他在六岁时就跟随祖父一起学习,每天能够熟读一卷书。在年幼时期,他与弟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十五岁时偶然读得王守仁的一本书籍,这才明白了万物的规律从而向往阳明心学,只是父母没有允许因此而就到处寻求书籍自己研究。在他十九岁那年,他曾经在般若寺中专研文学,恰好遇到首辅杨廷和因为礼仪的问题而惹怒了明世宗,被罢职归家。赵贞吉闻之感叹,并决定学以致用,用自己的所学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于是便开始钻研科举。
但是在赵贞吉的安排中,他并没有想要过早地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想到在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强制性要求已经二十八岁的他前去参加会试。他本就颇有才华,在这次考试中,他一举中第。就连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对他的文章十分认可,认为可以与汉朝贾谊相媲美。皇帝读着他的文章之后,也是很是感慨,将他列为二甲第二名,但不久之后就后悔了,首先将他选为庶吉士,留守在宫中。
在明世宗统治初期,他还积极对国家进行改革去除弊端,但是近年来却沉迷于方术之中,导致朝政荒废。于是赵贞吉便上书请求皇帝重视国家事务,却没想到惹怒了皇帝,因而回到家乡专心致学。但他的仕途之路并没有这样停止。在西北地区发生混乱之时,他也曾经以副使的身份跟随正使一起出使兰州,解决当地之事。而他也担任过司礼监等官职,并参与过一些史书的修撰,也算是小有地位。
却没想到赵贞吉仕途之路上最大的阻碍并不是皇帝,而是当时的奸臣严嵩。在他听闻皇宫内发生灾害之后,于是便写信给执掌朝政的严嵩,认为不应该为了修建豪华的宫殿而使百姓痛苦,他也因此惹怒了严嵩,被贬斥。
嘉靖四十年,又改任为户部右侍郎,想要让他前往冀州掌管粮草运送之事,但赵贞吉却认为这个事情本来就已经有人在负责,现在只是多增加一人,毫无益处,因此言辞拒绝。这使得严嵩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大怒,命人弹劾,最终竟然被罢免官职。罢官归家之后的赵贞吉开始聚众讲学,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学者。
隆庆元年,继承皇位的明穆宗早就听说过赵贞吉的才华,因此特意启用他,让他担任礼部侍郎,掌管詹事府的一切事物。后来明穆宗亲自来到太学之中,恰好遇到国子监离职,赵贞吉暂时代其处理一切事务。他正好在对学子们进行讲述,其言论新奇,进退有礼,因此受到了明穆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