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悟真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张如东,

2023/10/26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十佳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张如东是江西省上饶市人,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华高级木作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评委、青年画家,主墨竹,善牡丹和马、鹰等祥瑞图案。

年初学木雕以徽派为基础,后从事木雕创作,曾师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吴启宝先生,学习工艺美术线描、造型设计。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木雕、墨竹艺术作品先后被刚果共和国、俄罗斯法国、朝鲜、泰国(王妃)等国家官方收藏。

张如东作为颇有建树、名声遐迩的木雕工艺美术大师,却依然“初衷难忘”,从小喜欢涂鸦的如东,竟然“半路出家”,拜著名的书画大家祝安峰先生为师,“夜不思眠,晨昏颠倒”地转而沉醉于画竹之中……

王中华“中国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会长,专门撰写文章《跃然纸上的冷逸之竹》,赞赏如东的画风与画格:艺术之伟大不仅仅表现美,而更能化解痛苦,以如东独立特行的人格和寂然自守的孤傲,他选择把竹当成精神寄托,是灵魂的大慰藉,更在追求艺术的大自在。

如东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虔诚的艺术信徒,他每临画案,便会心旌动,甚至颤栗,脑海里就会浮现竹在自然界所展示的清纯,高贵。他历经数年,于“苦撑待变”中,终于有所领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与画格。

竹在他的笔下是“逸”的会意,更是解粘去缚后的一种证得。“冷”则不过是隐约于画面的一隅寂照,包含着他对外在世界何处有一方艺术净土的追问。春风初至,竹叶摇曳,枝因根深而颖峻,所以:墨色当以浓淡适宜而骨气弥满,大巧若拙;用笔至柔方可求得至坚,用笔疏放跌宕,自见象已应焉。

如东之心得已然有了“逸笔草草”的虚静与空灵。如东画竹,多以一气呵成,挥笔之际神与物游。古人把竹寓禅、煨笋谈禅,想是有些高妙而难以捉摸,正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菩提"。因此,如东以其雕刻师的修炼的,学养功夫,来求得对竹的倾情,不由得让我想起巜菜根谭》中一段联句:“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滞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说到“风来疏竹”,比照如东所画之竹,他已然抵近那种大化周流,风自飘,竹自疏,那画面里,冷逸中仿佛有:“风来,竹受;风过,竹还在。”的惬意。似如“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之不黏不滞之境界。为竹而痴迷,所幸他己经看到彼岸呈现的曙光!在竹的世界里陶醉,此路有诗有远方。

王中华先生赞赏如东的画风与画格、专门撰写的文章,切合吾之感受,特别是今天参观如东工作室的时候,经过张如东大师亲自陪同并讲解其每一幅作品的创意与艺术表现手法,更是让我对张如东大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及对他作品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更是由衷地佩服他“半路出家”、转界“醉竹”的勇气。感触彼多,特赋词一首,聊表余意:

洞仙歌·如东醉竹

如东醉竹,画坛添珍翰。虚静空灵暗香满。境驰张、疏放跌宕生辉,情豪迈、气象清新璀璨。

圆儿时梦想,跨界翱翔,浩气云天冲霄汉。如若水流东,不忘初心,遂夙愿、剑回锋转。把竹寓禅,其意深远。匠心铸臻章,委实堪赞!(邵禹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