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读经书之金刚经

2023/10/10 来源:不详

文/茶佛人生

我们常说有因必有果,佛说:种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下什么样的果,这是同一个道理。

我与金刚经结缘,是从十二三岁左右开始的。

那一年,少年不知愁滋味,离家出走,向往着诗与远方,流浪在春城。

花开见佛,随缘而生

不要认为我在贩卖情怀,我这个又不收费,也不做推广,只是一段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

九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的昆明,工作不是那么好找,何况我还只是个孩子。

那些年,是港台文化的天下,文有金古梁,艺有四天王,我每日都会在天王们的歌声里愁眉紧锁,寻找着下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天桥。

那年拈花一笑,徒惹了多少空相思

那些年,身如浮萍,雨打风吹去,随波逐流,不知归处!

每天白天,我都会在城郊如鬼一般游荡,做着春城里最敬业的环卫工人,而且还是免费的那种。

哦!不对,我是为了生活,也是有偿服务的。

别忘了,那会一个啤酒瓶可以卖五毛钱,一个饮料瓶卖一毛钱,一个易拉罐则可以卖三毛钱啊!

如果收获可以的话,每天的主食米线和包子,就有着落了,所以我不敢懈怠。

白天不是走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拼搏的路上,就是走在果棚里偷盗果蔬的路上。

夜晚,就是不停地置换着春城里本就不多的天桥。

努力后也没能进去的地方,路过就好。

人生再多艰难,也要为自己寻求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

其实,人努力活着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皮囊不会提前损坏。

因为保护皮囊,就是保护皮囊里边住世的那个,还未曾成熟的菩提灵根——

有人说是善良,有人说是智慧。

我想说,那其实是自性,是灵魂的又一次提升和进阶的自我本性。

菩萨心肠,恰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本性

佛说,那就是本心,是智慧的摇篮,是即心即佛,是菩提生根。

那一年,我见识了社会的底层无奈,也见识到了人心的可怕,江湖的凶险。

你没法理解:当你看到大街上无助的一双手,在被无数利器砍杀下伸向你求救时的无奈。

你也没法理解:当一个人被一群人围殴时冲你呼喊时的那种彼此撕心裂肺的悲痛。

……然而对于这一切,你都无能为力。

学习,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件物品,它是不需要通过战火和你死我活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举世平共处的效果的话,我认为是菩提和慈悲。

那时候我就想,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狂暴者放下焦躁,放下心中的执念,好好说话,不去互相伤害,以和为贵的呢?

也是因为了这个想法,我放弃了街上用镊子掏包团伙的加入鼓动,也放弃了铁道游击队的入伙邀约,同时拒绝了劳务市场扛把子们的橄榄枝……。

继续我这即将没落的丐帮长老似的,如孤魂野鬼般的生活。

想要出旖旎而不染,可没那么简单

真理的得来在很多时候,都是要经历磨难的,所以有人说:天将降大任于你,必先苦尔心智,劳尔筋骨,乱尔所行……。

可我们毕竟都不是齐天大圣,也不是神仙啊!

多么无奈,我们都只是一个凡人。

所以我也需要食物,也需要补充可以支撑身上皮囊活下去的能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正常饮食,加上全素不管饱。

终于,我还是倒下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三月,十分无奈地倒下了。

有时候,勇敢地倒下去,是为了飞得更高

有时候,勇敢地倒下去,就是为了更好地爬起来,甚至飞得更高。

那个时候,我很幸运,遇到一个救命的恩人,遇到了苦思冥想多年而不得的菩提本性。

人的心脏,就是寄居于皮囊之中的一块灵根胚胎。

而一个人的灵魂,则是心脏这个胚胎通过收集皮囊精华而慢慢培育,逐渐趋于完善的一块净土,我们都说它是心灵。

人都喜欢赏花观月,常忽视脚下还有生命

身体,是我们灵魂暂时借住的房子,要好好呵护。

佛语者和真语者们都说:心诚则灵。

在春城,就有一个寺院,叫圆通寺。

里边的一位大德救济了我,他不仅仅给予了我皮囊的救赎,还给予了我灵魂上的救赎。

他给我送来了一本,在后来足以影响了我一生的一本经书。

这本经书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后来的江湖底层摸爬滚打中,我在饭店端过盘子,在工地搬过砖,在工厂打过螺丝钉,在公路上跑过单子……。

身体疲惫,而内心却无比地富足、充实,皮囊也变得健硕而饱满。

内心若是富足,何必去上下求索

锻炼好我们的四肢百骸和筋骨,是在为我们入世修渡的灵魂提供最好的保护,是在加固灵魂小屋的柱梁。

有了这本经书,它让我从一个上下求索不得而内心惶恐不安的一个行尸走肉,变得心灵渐渐透彻清明,安静恬淡了起来。

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持修了这部经书的缘故。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推荐一下这部经书。

借花献佛,过路东南

心语者无声,但可通天机。外部的环境好坏,是由我们最初的发心引起的,这就是共生。佛说:种善因,行善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祖于菩提树下顿悟后,与弟子们讲法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的一段对话记录。

这段对话是对于佛祖所写《心经》经文的一些解释,对于理解《心经》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全书一共有三十二会,是以问答的形式解说《心经》的,记录的是佛弟子须菩提与佛的问答,文字通俗易懂,很好理解。

佛法无边,破云化仙

佛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是为:不妄语。故而寺中菩萨你求他,他也不回应你。你要学会向内自求,自我救赎。

其中不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经典佛语。

一叶可知秋,也可障目。故而选择很重要

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我们就应该要更加地努力上进,为更多的人服务,做更多的善事。佛说:慈悲可以养德。

修行的第一要义是无我,即无论住家还是住寺,抑或是住庙堂或者住道观,都是以修习无上妙法,最终利益众生为要的。

茶佛人生虽然不会因为自身修习经文而画地为牢,但今天将分享的缘由也说得不大清楚,偏见于自身水平不高,姑且就先这样吧!

前世种下的因,今生受者的业。

各位师兄,让我们开始安静地品读经文吧。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修心养性的宝典,在家居士最好的一部修行经典。

年5月1号于南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