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最通俗的著作,专讲性命双修

2023/6/20 来源:不详

《慧命经》是清朝乾隆甲寅年间柳华阳禅师所撰注,是继《金仙证论》之后的又一部佛学著作。该书熔释、道、医各家之论于一炉,极力倡导性命双修,与道家的小周天,医家的运气任督,同出一辙。

当前推广的静功,多是普及的初级功法,练到一定程度,必然涉及运气及周天功法的问题。而周天功法,如无明师指点,往往易生流弊,所以借鉴佛、道诸家的有关经验和理论,用之于当前的气功疗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的目的之一。

佛、道诸家的经典,多用比喻和隐语,难以流传,华阳和尚的一片婆心,在于集《心经》、《易经》、《宝积经》、《金刚经)、《楞严经》、《华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梵纲戒经》、《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以及“达摩祖师”、“圆通禅师”、“世尊”、“六祖”等各家之论于一说,以儒家、医家之理予以释密,以便广为传播。正如栖鹤道人在付梓跋中所说:“得师一句话,贯串万卷经。”《慧命经》在佛经里,算是最通俗的著作了。

性命双修,是针对禅门凡僧,听信旁门左道,摄心死坐,枯寂无成,酿成病灾,以致夭折,而提出来的。

《慧命经·禅机论第十二》指出:“古佛曰: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又曰:“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

实质上,性指心,命指身,性指神,命指气,所谓性命双修,即现行气功疗法之调心与调息、调身相结合,三调并用。只调心求静,此静是难以做到的,往往嗜欲无穷,杂念丛生,佛门称为魔障。只调息、调身,好小法之能,为旁门所惑,并非高人志士,仍不免于功名利禄的烦扰,则动中也难求静。

华阳禅师以中医理论分析,认为人受胎时,性命原是一团、至出生时,一分为二,性分于心,命分于肾,至性成熟时期,丹田气自动,动而不修,则变为后天有形之“漏尽精”,顺此则生人,逆此修炼则得道。

《慧命经·正道修炼直论第十》为修炼下了定义:“修者以破而补囵,炼者以火而化物,火非风则不灼,物无所则不居”。其破因于遗精漏泄,火即心性、神明,风即呼吸、调息,物即先天元气。就是说以意入于气穴丹田,以呼吸逆吹之而进行修炼。

书中又曰:“执性乏命,不识动静,往往到头虚老。命动而气耗,耗尽呜呼,性何居哉,道何存哉?”只讲修性,久无效验,自生退悔,一事无成。“是以至人(有修养的人)察乎动静之消息,合乎心肾以并修。命者根于肾,肾动则水也;性者根于心,心动则火也;以火入于水中,则慧命而不外耗,以风吹火化而成真种。”这就是全书的基本要点,所以称《慧命经》。

可见性命双修并不神秘,以中医理论说明气功原理,也就是动静协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以求阴平阳秘。(宋天彬)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