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心经之中所说的万物皆空是为空,那我
2023/3/22 来源:不详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0206/5214847.html
如果万物皆空,是意味着不存在的空,那我们所追求的一切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金钱的追求是没有意义的,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无意义的?
我们以执着的追求来坚持梦想,佛却说,越执着于大彻大悟,就越不能领悟佛法的真谛。
让我们看看在般若经中,这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之作《心经》是如何讲述的。经文的第三段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子是佛的弟子,佛法不仅是说给弟子听,更是说给众生听。
之前谈过五蕴皆空之中的空,是抛弃了心中的一切杂念,使色受行想识皆为空,那么诸法空相的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获得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之后,再次将它抹去,然后去领悟新的佛法,最终诸法皆空。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源,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的存在,有生就会有灭。事物的不断变化,人也会生老病死,这些状态都属于空。
空虽然名为空,但它的本质却意味着在不断变化,就像是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在本质上不具备完全的真理性。
我们谁都明白一加一等于二道理,但是为什么一加一就等于二?其实这个等式只是建立在数学体系的构造上,我们在运行着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数学体系,因为我们无法说出,一加一为什么不等于二。
如果有一天一加一不等于二了,那么已经建立的整个数学体系就很可能因此崩溃。一加一等于二只是代表了同类事物的累加,并不足以证明它具备完全的真理性。
一加一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佛教的空,同样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我们回来到佛学之中,在《心经》之中,做到了诸法空相,最终才能够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以及生命的本相。
明白了生命真谛的菩萨们,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中,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一生。“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解除了束缚,才解放和超越了自己,菩萨的无所得,不是世事到头一无所有,而是不断得到,不断失去,最终没有什么东西是你真正得到的。
我们没有必要把所得之物紧紧地握在手中,害怕一无所得,终会一无所得。菩萨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执着其所得。
所以菩萨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到达了彼岸的解脱之境,心中再无所挂碍,因此而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达到了涅槃的境界。
菩萨从无所得到心无挂碍,领悟了到达彼岸的智慧,明白了生命的真相,回归了生命的本体,最终圆寂。
《心经》中所说的这些,我们不能做到,甚至无法很好地领悟,因为我们是凡人。若信佛法,则一句经典为指引,不断修习,依佛所说是佛法,不依佛所说则不是佛法。我们的追求从来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佛之言。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