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身或者参般若是修大乘三十七道品之前

2022/5/27 来源:不详

白癜风前期 http://m.39.net/pf/a_6506031.html

按:此经明言,般若修行满足后,还要遇到大乘三十七道品,才算真正踏上成佛之路。参般若就是念佛法身,并不能直接见佛性,须见佛为说法,或者往生西方修大乘三十七道品才能见佛性。发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退转,二者不退转。退转的原因是不能勤求大乘三十七道品;不退转是因为发菩提心之后能勤求大乘三十七道品。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菩萨因何事故。所以能发。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立大誓愿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罗蜜。是则名为自利。亦名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愿。及出世间所有誓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有五事。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发菩提心。即能摄取一切善法。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修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心生怜愍。是故菩萨因慈悲心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能习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发心名为根本。发菩提心故行菩萨尸罗。是故发心名根名因。名枝名叶。亦名华名果。亦名为子。菩萨发心毕竟不毕竟。毕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退失。不毕竟者有退有失。退有二种。毕竟退。不毕竟退。毕竟退者。终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习其法(注:这里的其法就是前面讲的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乘三十七道品)。不毕竟退者。求菩提心修习其法。是菩提心有四种。一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不可思议事。尔时即生信敬之心。作是念言。佛菩萨事不可思议。若佛菩萨不可思议事。是可得者。我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至心念于菩提。发菩提心。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事。以闻诸佛菩萨秘密之藏。闻已即生信敬之心。得生信心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摩诃般若。是故发菩提心。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事。亦不闻法。见法灭时。复作是念。无上佛法能灭众生无量苦恼。作大利益。惟诸佛菩萨。能令佛法久住不灭。我今亦当发菩提心。令诸众生远离烦恼。愿我此身受大苦事。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故。发菩提心。复有不见诸佛菩萨法灭时。唯见恶世诸众生等。具重烦恼贪欲嗔恚愚痴等。无惭无愧悭吝等。嫉妒恚痴苦恼等。不信邪疑懒惰等。见是事已即作此念。大恶世时众生不能修善。如是恶时尚不能发二乘之心。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当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已。乃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