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能匹敌独孤求败细节证明不可能,他在
2023/2/2 来源:不详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7662464.html
金庸写的若只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故事,那他可能会遭遇“书火人不火”的情况,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金庸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就如同他笔下的“剑魔”独孤求败一般,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足以解释一切,金庸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武侠体系,他描绘出的是一个不断传承的武林。
(萧峰、段誉、虚竹剧照)这一点在新修版中尤为明显,比如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提到降龙十八掌是由萧峰和虚竹传下,又如《神雕侠侣》中提到的独孤求败在后世的《鹿鼎记》中也有被提及。
基于“金庸各部作品都处于同一个世界观里”这一前提,他各部作品中的人物难免被拿来比较,那么《笑傲江湖》一书中的任我行,他真能与独孤求败相提并论吗?
一、狂妄的任我行
江湖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谁的武功更高,谁就有话语权,但无论那帮武林人士如何狂妄,总是会对前辈高人心怀敬畏之情,然而《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却是个另类,他蔑视一切先辈高人,认为自己就是古往今来第一高人。
(任我行剧照)原著道:“诸葛亮武功固然非我敌手,他六出祁山,未建尺寸之功,说到智谋,难道又及得上我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固是神勇,可是若和我单打独斗,又怎能胜得我的‘吸星大法’?孔夫子弟子不过三千,我属下教众何止三万?他率领三千弟子,凄凄惶惶地东奔西走,绝粮在陈,束手无策。我率数万之众,横行天下,从心所欲,一无阻难。孔夫子的才智和我任我行相比,却又差得远了。”
他用己之长比人之短,着实是有些让人无语,而更让人诧异的是不仅任我行自己自视甚高,金庸更是用旁白吹嘘了他一番,将他与独孤求败放在一起做比较。
原著道:“此时令狐冲所遇的,乃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方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
(令狐冲剧照)这评价是否过誉?任我行虽强,可他真能与独孤求败相提并论吗?
二、独孤求败的境界
虽说独孤求败并没有直接在金庸任何一本作品中正式登场,但金庸赋予他的定位却是十分特殊的,这一点从他在剑冢石碑上留下的文字就能看出。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一生不败,金庸可不曾如此评价其他高手。
(独孤求败剧照)《神雕侠侣》中那剑冢里的几柄剑是道出了独孤求败的成长过程,而《笑傲江湖》中更是补全了他的剑法,即独孤九剑,那剑法能破尽天下武功,任我行何德何能与他相比?
其实要了解任我行的真实水平,用书中的细节来推敲更为合适,若要深究的话,他在《神雕侠侣》时代都只能算是二流高手而已,因为有一位二流高手的水平就与他相差无几。
三、《神雕侠侣》时代的二流高手
由于“双雕”之中是存在华山论剑这种设定,所以书中的一流高手自然极易分辨,自然就是五绝级别的存在,之所以强调是“五绝级别”而非五绝那五人则是因为书中还有与他们同级别的高手存在。
比如杨过的夫人小龙女,她一度被提名为五绝之“中”位,身怀左右互搏让她能一人使出双剑合璧,如何不强?
又如反派的金轮法王,他将龙象般若功练到第十层,就连五绝级别的老顽童也不敢硬接,他若参与论剑,只怕也能成五绝之一,至于替换谁就很难说了。
而书中余下的高手,即便再强,也只能往二流排了,而笔者所指的那位二流高手便是绝情谷主裘千尺。
(裘千尺剧照)裘千尺在书中有过一次声波灭蜡烛的操作,原著道:“公孙止一路诵读,裘千尺只是暗暗饮泣,等到那信读完,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叫道:‘大哥、二哥,你们可知我身受的苦楚啊。’倏地揭下面具,叫道:‘公孙止,你还认得我么?’这一句厉声断喝,大厅上又有七八枝烛火熄灭,余下的也是摇晃不定。”
这里展现的便是她的内力水平,之所以拿裘千尺来作比较是因为任我行也有过与她类似的操作。
原著道:“任我行突然一声长啸,只震得屋瓦俱响,供桌上的十二支蜡烛一齐暗了下来,待他啸声止歇,烛光这才重明。众人听了他这一啸声,都不禁心头怦怦而跳,脸上变色。”
任我行一声长啸是让十二支蜡烛熄灭,足见他的内力也是极深的。
可任我行熄灭蜡烛的数量胜过裘千尺,在吼叫的方式上却是占了便宜,他是“长啸”,声波持续更久,而裘千尺只是“断喝”,却已能熄灭七八根蜡烛,所以这一来一去,二人的实力应该是在伯仲之间。
而内力往往决定了一位武林高手的上限,如果任我行的内力修为只与《神雕侠侣》中的二流高手裘千尺差不多,他又谈何与独孤求败相比呢?所以他的实力是被大大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