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释义,是根本无分别智所统摄

2023/1/20 来源:不详

《论》九云:“此实有十,而说六者,应知:后四第六所摄;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四皆是后得智摄,缘世俗故”。问:何以佛经中有处说六度,有处则说十度耶?《论》九答云:“此实有十,而说六者,应知,后四第六所摄;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四皆是后得智摄,缘世俗故。”意谓:波罗蜜多,实有十种,然而有处,但说六种(如《金光明经文句记》卷四云:“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应知:那是因为后四度──方便、愿、力、智,皆是第六般度所统摄之故。至于有处像《华严经》、《大宝积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开六度为十度者,那是因为第六般若度,唯是“根本无分别智”所统摄故;而方便等后四度,则皆是缘世俗谛之“后得智”所统摄故。故无性菩萨之《摄论释》卷七亦云:“若立十种波罗蜜多,第六唯是根本无分别智;方便等四,是无分别后得智摄(案: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分别,非无“自性”分别也)。”无性又云:“若立六种波罗蜜多,第六般若,是无分别智,及后得智,二智所摄;后得智中,四到彼岸(指方便等四度),亦在第六般若摄故。”由此可知,有处虽只立六度,然而十度之义,却已含蕴其中!总之:根本、后得二智,合则言六波罗蜜多,开则成十波罗蜜多,故曰:“合六开十门”。

傍论二智;一、根本智──又名“如理智”,如,契合之义,契合于真如理体(真谛)之真智,此智乃是照了世俗有为事相“俗智”之根本,故亦名“根本智”。又作“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智对于所缘真如理体,如实照了,完全无所分别;所谓:心境相称,能所一如,不二不异,平等无别也。故无著菩萨于《摄论》卷下云:“与境无差别,智名无分别。”二、后得智──又名“如量智”,即照了俗谛森罗万象之俗智,此智照了俗谛事相,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而不生起我法二执也。又此智乃生于根本智之后边,故名“后得智”。故《成唯识论》卷十云:“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后得。”无著菩萨之《摄大乘论》卷下,曾以六种比喻,显示“二智”之义,兹乘便略说之,《摄论》颂曰:“如哑正受义,如非哑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后得智”。颂文中之“义”字,即尘境或境界之义。

譬如口不能言之哑人,当他正在受用某一境界时,心中虽然清楚明白,却寂默无言!当知:根本无分别智,亦是如此,虽能亲证诸法之真如理体,却远离有无、一异、俱不俱等言说戏论!又譬如口能言语之正常人(非哑人),当他受用境界之后,即能随顺他所受用之境界,恰如其分,适如其量地表达出来!当知:后得无分别智,亦是如此,彼能依托真如理体为本质,而后变似真如理体之相分,通达我法二空之真理,广为一切众生演说三藏十二部教典!上来即第一喻,以“如哑”及“非哑”喻“二智”。《摄论》颂曰:“如愚正受义,如非愚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后得智”。譬如愚者,当他正在受用某一境界时,心中无所了别!“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又譬如非愚者(即智者),当他受用境界之后,心中了了分明!“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上来即第二喻,以“如愚”者及“非愚”者喻二智。《摄论》颂曰:“如五正受义,如末那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后得智”。颂文中之“五”字,指眼等五识也;又“末那”一词,此处特指“意识”,而非指“染污末那”,此处应先辨明。

譬如眼等五识,正受用境界时,离名言、种类等所有分别,“根本无分别智”,亲证真如理体,平等平等,了无分别,当知亦尔!又譬如第六意识,能受用境界,并分别其差别相状,然后再施设种种名称、言语!“后得无分别智”,能照了世俗森罗万象,而后再为一切众生契机说法,当知亦尔!上来即第三喻,以“眼等五识”及“第六意识”喻二智。《摄论》颂曰:“如读正受法,如解受法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后得智”。颂文中之“法”字,《摄论释》作“文字”讲。譬如有人读诵,或听闻佛经,只是领受其中之文字,却不明白其中之含义,“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又譬如有人,进而领受其含义,并能转教于他人,“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上来即第四喻,以“受法”及“受义”喻二智。

《摄论》颂曰:“如人正闭目,无分别亦尔;如人正开目,后得智亦尔。”譬如有人,正当闭目,一切色,相都无所见;当知:根本无分别智,亦复如是,于所缘境,无名言相。又譬如有人,正张开眼,则一切明暗,色空等,无不了了分明,当知:后得无分别智,亦复如是,于依他起一切诸法,无不了了分明,犹如梦幻泡影!上来即第五喻,以“闭目”及“开目”喻二智。《摄论》颂曰:“应知如虚空,是无分别智,于中现色像,后得智亦尔。”应知:根本无分别智,如同虚空,周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所不能染,非能分别,亦非所分别!虽然虚空无相,却不拒诸相发挥!于虚空中,现起一切色相,正如同从“根本智”后,生起“后得智”!而“后得智”所照见之一切色相,亦悉皆不离空性!上来即第六喻,以“虚空”及“色像”喻二智。上来依《摄论》傍论二智已讫。又约二智之开合,论六度,十度相摄之义,亦已略释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