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光辉圆觉境界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
2022/12/27 来源:不详赵孟《心经》行书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毫米,横毫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册开篇:明王稚登跋说:“赵魏公平生好写佛经、禅偈,余所见甚多,指不可盛偻。盖其前身当是高僧,故津津于竺乾妙典,不一书而足也。”
注:王穉登(—),即王稚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赵孟像赵孟自画像虽然王稚登评其”前身为当是高僧“,但是实际赵孟也有自己的苦涩,他同元代众多知识分子、文人墨客一样,不管是出仕的,还是选择隐居山野的。精神都都是失落,毕竟是原来异族入主中原,而且在北宋知识经济双强盛的时代,突然变成这样,可想内心是压抑的无力的,精神上早苦闷的。加上残暴的元朝统治方式还有分人种的界定,说直白点就是:在这种情况,汉族的文人们归属感是很难有的,而且是非常弱的归属感。
元赵孟枯木竹石图轴做为精神上有洁癖的文人们,他们也只有或逃禅入道,或寄情山水,甚至流连风月,如关汉卿这样的才华横溢也只能来编写杂剧。而且元曲的名家们也大多写的是悲剧,可想而知,悲观苦闷情绪蔓延之严重。也是盛唐以来对文人士子们最大的一次打击吧?当然元代的画家也人才辈出,不过这不是证明元代统治者有多开明,而因为避世之后,唯有书画才是能抒发情感的寄托吧?
元赵孟頮水村图卷至于赵孟做为赵匡胤的直系裔,他的处境更尴尬,招致非议更加多。一方面,因以赵宋宗室出仕元朝,受到遗民鄙视;另一方面,在元朝朝廷又受到蒙古大臣的排挤,以至于不得不向皇帝表白:“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在这种心境下,他写过一首《罪出》诗,说: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昔为海上鸥,令为笼中鸟。“
作为笼中鸟,这些人不可能前身都是高僧。当然一个“笼中鸟”向空门寻些寄托,与其前身是否高僧,恐怕没什么关系。更何况赵孟还写过《洞玄自然九天升神章经》这类道教经典,那就更与高僧无关了。王稚登是晚明所谓“山人”之流。当时人沈德符在所著《万历野获编·山人》中。对王曾加以讽刺。此册王跋之陋,足证沈的讽刺是颇有道理的。
元赵孟欧波亭图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赵孟晚年还书写了《闲居赋》,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力量,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这种纠结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可以证明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进退两难,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赵孟的此种内疚愧怍之情,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
赵孟书法闲居赋局部包括他书写的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也是有此类情绪在内吧?估计也是想做一个如陶渊明一样的索性什么都不管,直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过有些事在不同的情境,在不同人身上,在不同的时间,做出同样的选择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对赵孟来说,如陶渊明一样寄情于山水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了。怀璧其罪,才能太高超了,也不是你说能退隐就能退隐的,引来的猜忌和非议肯定会有,政敌也不会放过你的。皇帝万一轻信谗言,那倒真是性命堪忧了。
赵孟归去来辞局部所以他抄写道家,佛家的经传也许是想从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吧?寻找片刻的平衡吧。实际从一个角度来讲,他也着实不容易,强退隐退不得,只能在痛苦苦闷中煎熬着。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的代表作品之一。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它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代是中国书画的又一座高峰,但是在末年却已经是走向衰退,乱世之秋也难免,人都惶惶不可终日,自然文化方面也会走向衰退。北宋末年还有宋徽宗打下的底子,而且北宋灭亡时,大部分人才也及时的移到江南,实力还是保存了。但是到了一定时代,物极必反,南宋的书法也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赵孟,书画上面也是有抱负,力图矫正时弊,有所作为。他在书画上,提倡“贵有古意”,来振兴颓势。在书法上,他用心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字帖,力求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但宋末元初时,已没有东晋人那种以玄风为背景的风韵。赵孟临摹的拓本字帖,与钟、王、智永原写本的神采也已有距离。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赵孟虽然书法上尊古师古,但是只能是古人的影子,不过机然巧合,他却在这种尊古师法古人上,却产生了一种貌似古人的新的书风,自成一家。赵孟一心尊古、规模古人笔法的临帖方式,对后期明清影响很大,明代好多大书法家和画家都师法于他。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至于他借鉴行书的笔法与小楷的结体来写大楷,创造出一种别于欧、柳、颜体刚性楷书的柔性赵体楷书,则因其适应性强,大可书写匾额,小可誊录殿试大卷,影响就更大,元代刻书都是统一用其字体。
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赵孟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赵孟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明本,号中峰,元代高僧,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徒们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改用行书写《心经》,这在在写经史上也是一个创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