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三昧经对般若如理作意,修的是净土
2022/9/28 来源:不详北京知名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20.html
《金刚三昧经》在这里明文说了,不经过大乘三十七道品,而直接观佛性的特征,如观空、观无相、观无作、无求、无愿等般若特性,最后证得的结果是见佛,往生净土。也就是说,念般若,对般若如理作意,这种修法仍是净土的念佛法身,最后证得的是念佛三昧,往生西方之后再修大乘三十七道品。而真正见佛性的修法是大乘三十七道品。大乘三十七道品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个,而是八万四千法门最后的出口,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归于大乘三十七道品。
地藏菩萨言:尊者,知有非实,如阳焰水,知实非无,如火性生,如是观者,是人智也。
佛言:如是,何以故?是人真观,观一寂灭。相与不相,等以空取。
以修空故,不失见佛。
以见佛故,不顺三流。
于大乘中,三解脱道,一体无性。
以其无性故空,
空故,无相,
无相故,无作,
无作,故无求,
无求,故无愿。
以是业,故净心,
以心净,故见佛,
以见佛故,当生净土。(如此,不经过大乘三十七道品,直接观佛性的空、无相、无作,证得的结果不是见佛性,而是见佛,生净土。)
菩萨,于是深法,三化勤修,慧定圆成,即超三界。——《金刚三昧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