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师这三句话反复复把佛法最高的彻底的中

2022/8/29 来源:不详

白癜风北京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讲到天台宗到了永嘉大师《禅宗集》就讲,成佛有三句话,“法身不痴即般若”,你一念清净,万缘放下,证到法身,大彻大悟这是大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什么是智慧的解脱呢?一切不执着,佛不是告诉你“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吗?你不妄想当下即是。“解脱寂灭即法身”。永嘉大师这三句话,这个逻辑反反复复把佛法最高的、彻底的中心告诉你了。

这位永嘉大师老乡真了不起啊!所以我当年开始学佛,很有机缘,拿到了他的全集。那时我还在军校当教官,在办公室把它全部读完,还列一个表,非常佩服,真是天天顶礼膜拜他。“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这三句可以说如珠走盘,没有一个方向保留的。三句即一句,一句即三句,一念寂灭清净当下成佛。而且他的全集虽然薄薄的一本书,却相等于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你们可以去研究。宗喀巴大师比他晚一千多年,他当年写《禅宗集》,叫人先学做人,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修小乘,怎么样修大乘,最后大彻大悟成佛。“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你们可当咒子念,能够破一切魔法。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你看永嘉大师《永嘉集》,又简单又明了,把五乘道讲完了。永嘉大师当时悟了以后,他著作了《永嘉集》,把五乘道由人怎么三皈依起,怎么样学佛、出家、修行,一路一路上来,要彻底做到,一直到止观完成,简单明了。

你看佛法到了禅宗大师们手里那么简单,把五乘道一下浓缩了,由修小乘声闻、缘觉,然后怎么修大乘,重点在后面两三篇,如何修奢摩他——止,如何修毗婆舍那——观。然后讲到“见道”完成了,最后证得“法身、般若、解脱”三个,翻来覆去,统统给你讲清楚了。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

这是最后的成就,都讲得清清楚楚,所以真正的六祖传承,最了不起的是一宿觉——永嘉大师。

用功方面,昨天给你们提到过,修摩诃止观的时候,“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都给你讲完了,然后到达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永嘉禅师的《证道歌》。《证道歌》不要先读,一读了以后,你们拿到《证道歌》,前面工夫基础没有,就变成狂禅了。

永嘉大师是修天台止观开始的,他悟了以后,无所印证,从浙江温州到广东来见六祖。这条路不晓得他怎么走法,要多少时间?那时是走路哦,没有飞机也没有火车,起码走两三个月吧!

见到六祖以后,两个对面只谈了几句话,六祖马上给他印证:“如是如是”。他得到印证了,赶快磕头告辞。六祖说:“天黑了,你回温州?不要那么急嘛!”他说本来是不动,哪有太急。六祖就问他一句话:“谁知非动?”他说:“仁者自生分别”,六祖说:是妄想分别出来,是不是啊?他答复说:分别也不错啊!六祖说如是如是,怕什么妄念分别,分别本身就是空。六祖留他在那里住一晚上,就回去了,所以叫做“一宿觉”。

但是你注意,他是天台宗的弟子,走的是修止观的路线,工夫到了,最后自己证到了,无所印证。所以这本书上,《永嘉集》后面有封信,不晓得你们看到没有?是写给他同学左溪玄朗禅师的,他也是天台宗的大师。(僧丁:对。)不错,读书还有点心得,不白读了。

左溪朗公劝他住山,他就回他一封信,住山闭关是想清净,如果此心未了,住在山里头也是烦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你的烦恼。此身已了,坐在闹市红尘中,一样是山林,没有分别。

《菩提道次第论》,或者《瑜伽师地论》,真的要读完,凭你们学力,不行啊!如果真要你们念《永嘉集》,你们肯发心研究一下,是有捷径可走。永嘉大师写《永嘉集》的时候,《瑜伽师地论》还在印度没有翻译过来,玄奘法师快把佛经带回来了;而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论》比他更迟六百多年呢!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禅宗是有流弊的,所以大家要同时参考天台宗的修持方法,以及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还有永嘉禅师的《永嘉禅宗集》。

这位永嘉禅师,把天台宗与禅宗的精华加以综合,明白地指出,由凡夫到成佛,一定要修到“三身成就”——法身、报身、化身圆满。

证得法身,有断德,能断除一切烦恼、一切习气。

报身也叫自受用身,自己受用。比如我们有一个身体在,是因法身的无明而转化所生,是报身。如果悟了道,修成功了,就转成自受用身。自己具有五种神通,智慧圆满,有五种妙用。有智德,有大智慧福报。

化身是他化二身,为一切众生化身千百亿,教化度人。他化二身有大恩德,大慈大悲。

永嘉禅师又说:“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般若无着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着即解脱。”当我们修证法身时,要注意,不要痴迷,许多人执着空的境界,人我皆空一直定下去,往往会贪恋其中。憨山大师讲“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在清净境界里,做不到转身入世。所以做到法身不痴,就是般若,是大智慧。

......

我们普通一个人,行阴是否能止,关系了证道,这要靠四禅八定的工夫,做到气住脉停。气住了,不但呼吸停止,连身上所有的生命气息,也在休止状态,这时,带动身心流转的行阴,才算停止了。

行阴不停,所以生理部分不会停止运转,心理部分也不会停止运转。那要如何才能还本返源,归到本来自性中去呢?有个最快的道路——智慧的解脱、般若、顿悟。一般做不到顿悟的人,只好渐修,一步一步来。所以《楞严经》中,佛把五阴解脱的程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要特别去留意它。

——《如何修证佛法》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行菩萨道的人,有时表现得比一般人的贪心欲念还要重,这欲是广义的,不只是男女之欲。等于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中,有位大菩萨叫做无厌足王,他对一切都贪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其实我们学佛就是学无厌足路线,比如大家早晚念诵的四弘誓,就拿其中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请问你学了几种法门?要你学这样不干,学那样太难了没有时间。真要学佛法的就要学“无厌足”,世间、出世间学问无所不知,没有自满的时候。

你们同学自以为什么都来听听,但是不染着。那可是学到畜生道去了,无记就是愚痴,是很严重的。不染着是得慧了,然后丢开了。你不慧就谈不上不染着,是无明。所以菩萨道表现的是贪欲但不染着,你在歌舞声色场合,都有可能会碰上这些人的,你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啊!《华严经》的赞词有云:“三德已明贪欲际,酒楼花洞醉神仙”,法身、解脱、般若是三德,有了这三德,明白了贪欲的边际,才有资格去酒楼这些地方。菩萨已经证得菩提,即使在贪欲仍然没有染污心。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罣碍。”行菩萨道的人,天天发脾气骂人,但是内心是慈悲的,对一切众生是没有怨恨的。等于是父母老师,为了孩子好而打骂,但内心可是在流泪的。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行菩萨道的人,比众生还要愚痴多情,其实表现出来的愚痴只是方便。他的作为只是“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众生都为欲所困,他不能不用欲来化欲。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行菩萨道的人,以布施利人为第一,但是在行逆行的时候,比铁公鸡还要小儿科,悭吝得不得了。当年虚云老和尚严格执行过午不食,吃过中饭会亲自巡视厨房上锁,看见一块锅巴都会收起来。跟他修行很苦,没有本事是吃不消的。你能入定的话,胃的消化迟缓,身体热量消耗很小。不然啊,那个胃空空地吊着,变得面有菜色,脸上是发青的。难怪在禅堂中,听到要打七不知有多少和尚来挂褡,因为每天可以有七顿吃,禅堂都变成馋堂了。

......

学佛有三样缺一不可的:解脱、般若、法身。要有般若成就才得真解脱,解脱圆满了才得法身清净。换言之,不得解脱,般若不会圆满,法身不会清净。而法身空性的影子都没看到的话,也不会得般若,也不会得解脱。

......

这一段的重点是告诉你,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间修,另外一个重点是,涅槃就在生死中,就在烦恼中,没有另外一个东西的。天台宗讲得道的境界有三:法身、解脱、般若。般若是大智慧,为什么要智慧?解脱不是靠工夫的,烦恼起来要如何解脱?你能丢下不想就解脱了,就这么简单。如何不想呢?要有智慧。所以修行要有般若才能解脱,解脱以后就自然清净,证得法身涅槃。也可以倒过来说,你法身不清净就不会解脱,不解脱就没有般若。学佛这三样,缺一不可。

宝印手菩萨告诉我们,“若有缚,则有解”,被捆住了当然想解脱,“若本无缚,其谁求解?”若没有被烦恼捆住,何必求解脱?“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没有捆住,也没有解脱,就无所谓讨厌哪样或喜欢哪样,就证得涅槃。禅宗的四祖去见三祖求法,四祖有病,非常痛苦,病是业来的。三祖问他为什么来,四祖答,请师父教我解脱法门。三祖就问,是谁绑缚了你?四祖说无人缚我,三祖说:“无缚何必求解脱?”四祖就悟了。他悟道了后,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病痛也是自心把自己绑起来才有的。我们常在生病中,你们生病了有药可医,我呢?今天晚上讲《维摩诘经》我就非来不可,虽然我很想休息一下也不行,这病无药可医,只有吃解脱药,自求解脱。你懂这一段,就了解了六祖的偈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就要在世间烦恼中修,若没有烦恼,你也不需要解脱,也不需要佛法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所以“至心皈依”以后“众苦解脱”,得了解脱以后,还起修不起修呢?解脱是解脱了三界六道一切苦难,这只是解决问题了,等于欠了债把账还光了,但是往后还要不要钱生活呢?那只是解脱,还没有成就。解脱、般若、法身三者不可缺一。得解脱后正好修行,况且我们连解脱都还没有做到,妄以为自己谈谈禅就悟了道。唉!天地间这一类狂妄之人不计其数,根本上就犯了增上慢。

所以,真得了解脱的人,正好修持,那么,他生来世“诸根聪利”,六根特别聪明。聪明这两个字,就是耳聪目明,耳朵灵敏,眼睛好,头脑清楚。有许多人,耳朵听力好,眼睛不好;有些人眼睛好,耳朵不好,再不然鼻窦炎,鼻子不好;鼻子好了,嘴不好,或者身根不好,身根的毛病最多了,身根包括心、肝、脾、肺、肾、胃等五脏六腑,乃至身上的肌肉、骨节都属身根。身心内外绝对健康的人,世界上没有一个,除了成道的人。所以,要诸根聪利极难。聪明,反应快,智慧高是利。“智慧多闻”是智慧又高,学问又渊博。什么都听过,学过,这还不算,“恒求胜法”,常常学的都是一流的东西,即使学佛,也是碰到第一流的善知识,第一流明师,学得第一流的修持方法。

——《药师经的济世观》

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