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次问遍学并答下

2022/8/17 来源:不详

北京权威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3162.html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公少瞻儒道,擅坚白之名,及脱俗高尚,亦江左须弥。凡所述作,莫非皆是实归之路。默问常安草堂摩诃乘法师鸠摩罗什。苻书云:什是天竺大婆罗门鸠摩罗炎之子也,其母须陀洹人。什初诞生,圆光一丈,暨长超绝,独步阎浮,至乎归伏异学,历国风靡,法集之盛,云萃草堂。其甘雨所洽者,融、伦、影、肇、渊、生、成、叡八子也。照明之祥,信有征也。大乘经中深义十有八途,什法师一一开答。今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

上卷六事:初问答真法身,次重问答法身,次问答法身像类,次问答法身寿量,次问答修三十二相,次问答受。

中卷七事:次问答法身感应,次问答法身佛尽本习,次问答造色法,次问答罗汉受决,次问答念佛三昧,次问答四相,次问答如法性真际。

下卷五事:次问答实法有,次问答分破空,次问答后识追忆前识,次问答遍学,次问答住寿义。

(6)

又问:经云,四道与辟支佛智及灭智,皆是菩萨之忍辱。意似是学彼灭智,以成此忍。彼学本自不同,法忍云何而成?若必待此而不证,即诸佛世尊,大会说法,其中应不俄尔之顷,顿至法忍者?推此而言,反覆有疑。

答曰:经云,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者。智名学人四智、无学人六智,断名学人有余断,无学人无余断,是皆以诸法实相为己用。但二乘钝故,须以六智;菩萨利故,唯用一智,所谓如实智。如钝斧伐树,数下乃断,若以利斧,一砍便断,是一树一断,但功用有异耳。诸贤圣如是,断诸结树,以小乘智慧钝故,分为分智。

凡夫所想颠倒,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说名为苦。以无漏智慧,深厌此苦,厌已即舍,若无自性故。所以者何?是毕竟不生性。如是知已,结使自然不生,是名集灭道智。修此行已,增其尽智、无生智。菩萨利根故,如苦谛一相,所谓无相,但以凡夫颠倒之心,分别有苦有乐。

又此苦因于爱等,亦是一相,因同果故。此中无所断,亦无所证。于其观中,善能通达。是故当知声闻智慧钝故,先习此道,后乃得力,以菩萨深入故,观四谛为一谛,如《思益经》中说四谛为一谛。

又《般若波罗蜜》中说声闻所有智、所有断,皆在菩萨无生法忍中。声闻人以四谛入诸法实相,菩萨以一谛入诸法实相。声闻智慧钝故,多以厌怖为心;菩萨智慧利故,多以慈悲为心。同得诸法实相故,名为所有智、所有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如以苏作种种食,名虽有异,而苏是一也。

或有人言,众生或爱多,或见多。爱多者以无作解脱,能入涅槃。无作解脱者,所谓诸法无常、苦。见多者,以空解脱门,能入涅槃。空解脱门者,所谓空、无我。若观无常、苦者,化之则易;若观空、无我者,所行之道,转深转微。

所谓诸菩萨,深爱乐佛法,亦未断结使,生诸戏论,分别常无常、苦非苦、空非空、我非我、有无非有非无、生不生、非生非不生等。灭此戏论故,佛为说无生法忍。如人服散除病,散复为患,覆以下散,药为希有也。无生法忍亦如是。观诸法性故,得名为深。以除细微之病故,药名为妙。

复有人言,有人谓菩萨不得声闻、辟支佛道功德之利,是故说菩萨无生法忍中悉得其利。又此章中,不言学彼以成此用,先云遍观十地者,名之为学耳。又答云,以入灭定,先期心生,设复暂灭,时至自发。

(7)

问曰:若菩萨不证,必同此喻,以此则凡造遍学,不应有退转,岂非失位于龙门乎?若未经遍学,便云退转,此犹未涉险而顿驾,而本自不行,复何所论?

答曰:菩萨有二种,有退有不退。退亦有二种:一者,直行五波罗蜜,如舍利弗等,持头目施,而生厌退:二者,无方便行般若波罗蜜,入三解脱门,观涅槃时,以深妙乐故,即便取涅槃证。

取涅槃证有二种:一,行菩萨道,以无方便,入三解脱门,证于涅槃;二者,菩萨闻佛说,菩萨应学声闻、辟支佛道,度脱众生,虽是菩萨,而用声闻、辟支佛法,入三解脱门。是人无方便,慈悲心薄,深怖畏老病死苦,取涅槃证。如人若能乘马,不堕马也,不善乘者,便随马力。诸菩萨亦如是,起无漏心,入解脱门,随顺无漏,不能自拔。如是退转菩萨,优劣不同。若久行菩萨道者,成就方便力,虽起无漏心,而不随之。以慈悲方便力故,不令堕落。如是者,则同灭定为喻也。

又退转者,虽有本愿,以福德智慧力用薄故,不能自出。如入贼阵,皆愿欲出其身,力方便者,乃能得出;无力者,虽有其意,不能得出。又如说《法华经》毕竟空,设有退转,究竟皆当作佛。佛说退者,意欲令菩萨当得直道,始终无退。如《般若波罗蜜不退品》中说。又须菩提言:世尊,菩萨退为以何法退?色阴退也,受、想、行、识退也?佛言:不也。离五阴有退也?佛言:不也。须菩提言:若不尔者,云何有退?佛为须菩提,渐以明《法华经》义故。

(8)

问曰:声闻、辟支佛智及灭,则是菩萨忍,菩萨于智灭中不证时,为是无生灭观力也,为是度人心力也?若是无生灭观力,则遍学时,不得并虑,若不并虑,则无生灭之观,玄而不征,以其无征,菩萨便应随至取证。若是度人心力,时至则反。

凡为菩萨,以僧那自誓。此心岂不必欲度人,而中退转者,何也?又云,《大智论》云,得忍菩萨解诸法实相,廓然都无时,犹如梦中乘筏渡河,既觉无复度意。若尔者,先期后有,何功用有?得忍大士,已起阴路,犹尚若兹,况未至者乎?君来喻虽美,吾喻是其族也。

答曰:无生观力劣,而玄有同。何以故?无生灭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以不灭法故,灭诸观行。菩萨如是智力,虽二道不应为证。何以故?证名第一真实,更无胜法。而菩萨以利智慧,深得法性,不应以法为证也。然虽心不并虑,因见小乘法卑陋故,深发本识,知非所乐。但为度小乘人故,观其法耳。譬如大鸟常在甚深清净之池,以小缘故,暂住浊水,事诧便去,不乐久也。此亦如是,随大力所牵,不为小力所制。

度人心力者,诸菩萨虽入无漏禅定,而能不舍慈悲之心。小乘则不然,以其力劣故,心在无漏,则不应复有心所念。又菩萨以小乘法观泥洹时,有乐小乘道者,因用其法而度脱之,此则是度人心也。凡言善学小乘法者,皆是得无生忍菩萨。所以者何?以彼谤言,尚不得此法,何能以是度人也?是故学不以有殊妙之事。故富楼那过去无量佛所,于弟子众中第一法师,今佛弟子中亦为第一。是故当知,是大菩萨现行小法。

又小菩萨未得甚深大乘之法,行五波罗蜜。若入小乘空法者,不知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慈心弱,不能自拔,尔时随至而证。佛若教如是等菩萨遍学者,则生厌心,失菩萨道。如人有咒火之力,能入大火,若无咒力,则不堪任。

又人言,菩萨利根故,如涅槃寂灭相真实之法,虽有慈悲之力,不能自制。但以十方诸佛,现其妙身,而教化之。譬如身大者,堕在深坑,一切绳用,不能令出,唯有大士,以金刚琐,尔乃出之。菩萨亦如是。深见生死过患涅槃寂灭安稳之处,唯有诸佛,乃能令出,更无余人也。

(9)

又问:遍学以何为始终?从发意至得忍,其中住住,皆是遍学不?若初住遍学,于二乘智灭中,已得无生法忍,则不应复住住遍学。若果不住住遍学,则其中无复诸住阶差之名。若初住不得忍,即住住皆应遍学。若住住遍学,则始学时,漏结不尽。如其不尽,则虽学无功。想诸菩萨,必不徒劳而已。

又问:《十住除垢经》说,菩萨初住中遍学,虽入圣谛,不令法灭,亦不令起。此语似与《大智论》异,亦是来答所不同。是乃方等之契经,于理有所共信。若不会通其趣,则遍学之说,非常智所了知者,则有其人。

答曰:此义前章已明要。大菩萨现作声闻,为度小乘人故,学小乘法,如富楼那等。或有人言,有三种慧:闻慧、思慧、修慧。未得无生法忍菩萨,以闻、思慧学二乘法。何以故?是人福德智慧,未深厚故。若用修慧,则便作证。是故唯无生法忍菩萨,三慧遍学诸道。

又新发意菩萨慧,诵读思惟大乘经法,虽学,亦不为成无生法忍也。而得忍菩萨,同体实相之利,但深浅有异。是故观智而已。此因缘先已说。又《十住断结》说,未见此经,不得妄以相答。

(10)

又问:证与取证,云何为证?菩萨为证而不取,为不证不取也?若证而不取,则证与取证宜异。若以尽为证,尽不先期而设至,云何为不取?若谓既证而不取,则须菩提不应云,是处不然。若以尽为证,三结尽时,则是须陀洹;下分尽时,则阿那含;二分尽时,则是阿罗汉。若三处皆尽而非三道,则有同而异者矣。其异安在乎?若先同而后异,直是先小而后大耳;若先异而后同,直是先大而后小耳;若都不同不异,则与来答违。而取后会,此所望也。

答曰:经直云证,欲令易解故,说言永证。证与所证,无有异义。《般若波罗蜜》中,佛为须菩提解之,菩萨欲入三解脱门,先发愿,不作证,即今是学行时,非是证时。以本愿大悲念众生故,虽入三解脱门而不作证。如王子虽未有职,见小职位,观知而已,终不贪乐,当知别有大职故。菩萨亦如是。虽入小乘法,未具足六波罗蜜十地菩萨事故,而不作证。

证明已具足放舍止息,所观第一,更无有胜,不复畏受三界苦恼,是名为证。譬如人有事相言,未得可信重人为证者,则生忧怖,种种方便,求自勉济,若得证已,心则安稳,不复多言也。诸贤圣如是。知世间可厌离,无所贪着,即见无生无灭、无作无相常法。

此法无为,不生不灭故,不可在心。不可在心故,不名为修。以无漏故,不名为断,但以为证耳。此理真实,第一可信。若于是法贪欲修行,即是戏论,生法烦恼。是故应证而不应修,如热金丸虽好,正可眼见,不可手捉。如是证涅槃已,不复须厌离修道。

凡证,说有四种:一者,有人欲得诸法实相,修行其道,见涅槃相,即以为殊妙,发大欢喜,而生相着,因涅槃故,有所戏论。此人之心,自谓得微妙法,名为智慧中戏论烦恼也;二者,见涅槃法,厌离心薄通钝故,不能断一切烦恼,或为须陀洹,或为斯陀含,或为阿那含,名为学涅槃者,不名得证也;三者,厌情休息,智慧心则见涅槃已,不生爱着,不生戏论,舍诸烦恼,名阿罗汉、辟支佛;四者,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度众生故,欲与众生第一之利,所谓涅槃利,生死中厌离心厚,世世修习种种法门,无量福德,利根第一,虽见涅槃,不生爱着,不生戏论,舍一切凡夫结使,如一切法同涅槃,无生无灭。但未具足菩萨之道,本愿未满,唯断凡夫结使,未断菩萨细微结使故,不名为证。

证名所作已办,不复更有所作。得证者,唯有三人,阿罗汉、辟支佛、佛。三学人虽断结使,不患尽故,但假名为证,非实证也。如因得道人故,余学道者,通名道人。此中得无生菩萨,如诸法实相涅槃,自利已足,三界苦断,为教化成就众生故,出于涅槃无为之法,还修有为福德,净佛国土,引导众生,是故不名为证也。

上卷

初问答真法身

次重问法身并答

次问真法身像类并答

次问真法身寿量并答

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

次问受决法并答

中卷

次问法身感应并答

次问法身佛尽本习并答

次问答造色法

次问答罗汉受决

次问念佛三昧并答

次问四相并答

次问如、法性、真际并答

下卷

问实法有并答

次问分破空并答

次问后识追忆前识并答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