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才是最强王者,这几点足以说明

2025/7/13 来源:不详

(一品经典第39期)

文/小碗

如果笔者说唐僧的本领很大,估计绝大多数的读者都会笑掉大牙,认为我在说胡话:唐僧既没有武艺,又没有法力,还胆小,怎么能说他本领很大?我承认,从表面上看,唐僧确实是这样的表现,读者对他有这种看法非常正常,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唐僧就不是那样了,而真的是本领高强:

一、法力超强的紧箍咒。要看一个人本领强不强,不仅是看他本人能做成什么事,更要看他能让别人做成什么事,而后者更为重要,特别是能让本领高强的人来替自己做事,那才是真的本领更高强。唐僧就是这样的人,他就能让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来替他卖命打妖怪,而他这项本领的来源,就是他掌握了佛教门秘笈“紧箍咒”,并且这项独门绝技只有三人掌握,一个是创立者如来,再一个是传授者观音,最后一个就是唐僧。这项绝技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见肉生根。

只要戴上金箍,就会立即成为身体的组成部分,戴上者自己无法摘下,第十四回,悟空想摘去金箍,“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二是威力无比。观音在教给唐僧紧箍咒时,对其威力进行了简单介绍,“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后来,在悟空戴上金箍后,他当即验证了紧箍咒的威力,发觉其真的威力无比,“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根本无法施展本领,“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完全丧失战斗力。唐僧通过掌握这项本领,就使悟空“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悟空已经被唐僧控制了,不得不替唐僧打妖怪了,即使有时心里还不愿意。

二、能度苦厄的《心经》。在现实佛教经典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地位非同一般,被称之为佛教经典之要,是修行之门。在西游世界中,《心经》也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第一回中,开篇诗中就表明《西游记》的宗旨,“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可以看出,西游就是要“释厄”,而在乌巢法师的传授下,唐僧就掌握了这部经典,也就拥有了这部经典的法力,即“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的确,在以后的取经途中,唐僧多次念诵经典,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比如在第四十五回,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装斗法求雨时,唐僧就“定性归神,默念那《密多心经》”,唐僧脱难呈祥,悟空、八戒和沙僧的努力功不可磨,但《心经》的“度一切苦厄”的功能可能更为重要。由于该经典字数不多,仅有二百七十字,也将全文在此转载,愿读者常颂此经,度一切苦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一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三、技巧高超的协调本领。尽管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但经过十次轮回之后,他的法力已损失殆尽,虽然后来经观音和乌巢法师分别传授给他金箍咒和《心经》,拥有了较强的法力,但是这些法力却不是用来和妖怪决斗的,而是用来约束悟空,以及保全性命的,这样在几个打斗功夫超强的徒弟,特别是悟空看来,他还是无用的,比如在第十五回,唐僧乘坐的白马被小白龙吃掉后,唐僧泪如雨落,悟空直接骂他“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对他的轻视溢于言表。

但是,随着逐渐西行,悟空对唐僧的印象越来越好,态度越来越尊重,在第八十回,师徒四人离开比丘国后,到深山没有人烟处,悟空因要去化斋,升到空中,向下看了一眼,大叫两声“好啊!好啊!”,对唐僧进行了由衷的赞叹,认为“他是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为何悟空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本人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唐僧技巧高超的协调管理本领:首先,他知人善任。徒弟之间的分工合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本领最强的悟空打妖怪,力气最大的八戒挑担,有服务工作经验的沙僧牵马,当然这是通过悟空说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唐僧的认可,悟空敢说吗?即使说出来,能够执行吗?其次,他善抓重点。

他用紧箍咒死死地控制住本领最强的悟空,因为他知道,只要控制了悟空,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取经团队,因为可以通过悟空就可以惩罚其他任何一个不听话的徒弟;再次,他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徒弟,他都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第三十二回过平顶山时,悟空让八戒巡山,唐僧毫不犹豫地让八戒去了,并没有一般读者认为他偏爱八戒之嫌,并且在知道八戒说谎后,还支持悟空对其进行惩罚,说八戒“今果如此,其实该打”;

最后,他善化冲突。唐僧知道,三个徒弟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八戒不服悟空,悟空看不惯八戒,沙僧对两位师兄不满甚深,他都正视这些矛盾,尽量化解因矛盾引起的冲突,使之不致于影响到取经行动的顺利进行,正如上文所说的第三十二回中,他支持悟空对八戒进行惩罚,但是却告诉悟空:“但如今过山少人使唤,悟空,你且饶他,待过了山再打罢。”这样既让悟空出了气,树立了悟空在其他两个徒弟心中的权威,也保护了八戒,降低了八戒对悟空的不满程度,不仅圆满地化解了这次冲突,也为以后的冲突解决奠定了基础。

有法力、能保命、会协调,这样的唐僧,能说他无能吗?这样的本领,是很大的,是一个领导才具备的能力,悟空、八戒、沙僧,他们都不具备,即使打“小怪兽”的本领再强,也只能做唐僧的徒弟,跟着师父,到西天取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0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