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实含义
2025/6/20 来源:不详小的时候,看电影里有个穿长衫的师父,道出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从没想过要探寻它是什么意思,只是感觉那个人怪怪的,又特别有本事,所以很自然的把那句话记得异常深刻,还常常拿出来说说,感觉很过瘾。长大以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对于知识的渴求也逐渐渗透到各家学说,无意中接触到佛陀的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太多深刻的含义,今天我把它最简单的物理含义说出来,以供大家分享,从中去感受佛陀教育的真实与科学性。
佛教之所以能够超越二千多年的时空,为人们所称道,所崇拜,不单单是它独特的立意和学说,更是它的圆满,即对于九届众生根性的圆通与包容,对于十方三世的缘生缘灭都做了详细的论述。记得孙中山先生说过:“科学应以佛教为依据,来真实的验证佛教的理论”。今天的实践也证明了,科学也正沿着佛陀提出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学说,一步步的加以论证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来源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观世音菩萨在感悟了宇宙人生时,教育舍利弗说的一番话,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本源,是因与果的问题,也就是条件与结果的无限依存与改变的关系,说明物质世界的本质互为变换的,没有永恒的主体。汉文翻译为:物质世界是有的,也是空的;是空的,也是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测量工具,只能从简单的分析开始,为了让众生能够明白他说的道理,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把一个人们看得见的物质粉碎,粉碎,再粉碎,以至于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时候,他把这个尘粒叫牛毛尘,也就是能在牛毛尖上呆住的那个尘粒,如果把它再分成七份,姑且叫做羊毛尘;以此类推,羊毛尘的七分之一为兔毛尘;兔毛尘的七分之一金尘;金尘的七分之一为水尘;水尘还可以再分,它的七分之一才叫做我们常说的微尘;微尘还可以再分,它的七分之一叫色聚微尘;色聚微尘再分七分之一叫临虚尘,即接近虚空的尘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磁场,这时候再不能在分,因为已经接近于虚空了,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了“色即是空”。那么,怎样解释“空即是色”呢?佛陀说:“当两种看不见的临虚尘再特定的环境误入,相互纠缠,发生改变形成一个新的产物,就是形成世界最微观的尘粒,叫基本粒子,当基本粒子的数量和排列组合不同时,所形成的物质也就不一样,无数个不一样的物质互为依附和转换,所以成就了世界的万事万物万象的缤纷纵横”,这就是“空即是色”。
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我们看不见前三生,看不见后三世,但我们可以“推古而知今,推今而知未来”,因为因果不虚,规律不变。所以作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阳光的去面对今天和明天,为建造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