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上的般若究竟是怎样的智慧以智见佛
2024/9/9 来源:不详对般若这两个字,经常去佛教寺庙的人,如果你注意一下,你能看到这两个字。我们汉传佛教传统的寺庙的大门,总共有三个拱门,中间那个门一般是不开的。如果我们面对寺庙,在我们右手边那个门的门楣上一般会写着“般若”两个字;在左手边的门楣上,就会对应的写着“解脱”两个字。般若的意思就表示,如果你能够获得这个般若,那么你就必然解脱。
般若是什么呢?我们经常读到听到的心经,全称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称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两部经文的名称里面都含有般若两字。还有我们经常听到的汉传佛教的系列修行方法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的般若,都是指佛法禅修里的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是佛法里面非常重要的智慧,但般若智慧在所有的佛经里面都没有翻译。没翻译的原因是什么呢?它表示这个般若智慧,不可以用文字、用语言来传达。只能通过禅修者实际去体验,才能明白,才能掌握。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空,空是佛法里面一个般若智慧。空这个般若智慧,我们用任何的文字去解释的话,立刻就变成了有。这个有和空的区别,要在一个人对这个空有了实证以后,才能够完全明白。
现在流行的对空的解释,对我们一般的人是有用的。但是如果站在般若的空的角度来看,站在解脱的禅修角度来看,那都是有,也可以说是错误的。追求觉悟,追求解脱,想实证到空的禅修者,应该彻底的抛弃,否则,对自己的禅修只会是障碍,非常有害。
我们常见的对空的解释是说,任何一个东西,它经过不断地分解、不断地分解,它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似乎就空了。但是,即使我们把它变成了分子、质子,它是不是还是有呢,它始终是有,它没有让我们空掉。从物上是有,从念上也是有,怎么都不是空。
那什么是空呢?我们以你的手为例,如果你看到你的手,你说这是手,那你就没空掉。单单从视觉的角度来说,你要把这个手给空掉,是指你在看到手的同时,手这个概念,是不应该在你脑中生起的。要不然,你看到手的同时,你还有手的概念的话,就没有空掉。
这就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才能真正明白。也可以说,你要经过一系列的禅修训练,有了足够的定力,然后你再来看这个手,手这个概念才能够去掉,然后你才能够看到空的手。
空的手,我这里要说明的,不表示你的手不存在,不表示你的手你看不到,而是看到这个手时,你的脑中手的概念是不应该有的。这是什么意思?我在这儿说可能你们听起来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说,你看到一个厌恶的人,比如你看到你的朋友,你们曾经在一个酒会上为了某些小事吵架、吵得很厉害。然后第二天,你看到你这个朋友,从前面向你走过来。你这个时候,是不是因为你看到你这个朋友,而生出别扭来呢?生出厌恶来呢?
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以一个空的眼光来看待你这个朋友。因为你头天晚上跟他吵过架,所以你在第二天看到你这个朋友,才会对他生出厌恶来。如果你是以一个空的眼光来看你这个朋友的话,你的别扭、你的厌恶,就不可能生出来。所以来说,有了空的能力,有了空的般若智慧,你就可以从看到你这个朋友,生出的别扭里面解脱出来。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看得惯与看不惯的东西,都是基于我们已有的一些价值观、好恶、概念来进行判断的。如果把这些价值观、好恶、概念给全部空掉,对周围的所有人,看起来就都是空性的,就都是平等的。这个空的般若智慧,我这么说,也许你能明白,但你做不到。
那你想要做到,要怎么办呢?你只有不断地训练自己,训练出足够的强大定力,然后在这定力的作用下,再来看周围世界的人、事、物,才不会有目前的这些分别,才不会有目前的这些反应。当你有了这种空的般若智慧,你就能从目前周围的这些人、事、物里面得到解脱。这就是空的般若智慧的功用和力量。
其他的佛法般若智慧,包括无相、无我、无为、正等正觉等等,都要通过实际的禅修体验,才能真正明白和掌握。所有的般若智慧,都是解脱智慧,都不能通过言语、文字和思考而彻底明白的。只有在不断的禅修过程中,才能一一体验到。能体验到多少,你就能解脱多少。这是佛法为什么需要不断的禅修训练的原因,也是般若不翻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