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解析之金刚经一

2023/10/20 来源:不详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本),又译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玄奘译本),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经典之一。

先来解析几个名词:

——金刚——

金刚,为最刚硬的金属,是世间最坚固的东西,比喻永不坏灭的金刚心,也就是一切众生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心;同时,金刚能断万物,故也比喻以大智慧断除人的贪欲恶习和种种颠倒虚妄之见。

——般若——

般若是大智慧,但般若不是俗称的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的智慧,而是指大乘菩萨经由多生多劫,修得福定慧,直到因缘具足时而发起的般若智慧。

——波罗蜜——

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所谓“彼岸”,必定是和“此岸”相对,生死轮回是此岸,解脱生死就是彼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用金刚心发起般若智慧到达究竟圆满的彼岸。

金刚经有多个译本,流传最广的就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全文共2品多字。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品都第十六品,核心是讲破相。

第二部分是第十七品到第二十三品,核心是讲破除我执和所得。

第三部分是第二十四品到第三十一品,核心是破除着于空相。

《金刚经》虽为译文,但对于初接触佛法者,仍有些概念和含义难以理解。故今发心,分四篇文章逐一逐句详解,以供同修。

《金刚经》三十二品将分为四篇文章发布。本文(一)发布第一品到第十品。

译本原文其实并没有分段,也没有详细的标点。但为方便大家理解和阅读,我在逐句翻译的过程中用双引号区分佛陀和须菩提的对话,并按句意加以分段。

如是我闻: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给孤独长者施舍的祇园精舍,与位大比丘住在一起。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佛陀穿上袈裟,拿起饭钵,走进舍卫城去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己,敷座而坐。

在舍卫城中挨家挨户地乞讨一遍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拾好袈裟、洗干净饭钵,又用清水洗濯双足,铺好座位,安静地坐下。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时,弟子里有一位叫须菩提的尊者,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袒露着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对佛陀说: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

“举世稀有的世尊啊,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那假如有善男善女,发愿追求至高无上的正等正觉,想要成就最高的佛道之心,请问世尊,他们应当如何使此心能够常住不退?他们应当怎样去降伏他们心中的烦恼妄念呢?”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陀回答:“问得很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如来总是要求诸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现在你认真仔细听着,我将告诉你。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善男,善女,一旦发愿修成至高无上的正等正觉之心,应该如此守持,应该如此降伏他们的妄念。”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须菩提回答:“好的,世尊,我们喜欢聆听您的教诲。”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大菩萨们,应当这样去降伏妄念之心(排除邪念的干扰):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生的,有形质的,没有形质的,有思想的,没有思想的,以及既非有心识活动又非没有心识活动的,所有的生命,我都要让他们灭度而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使他们得到彻底的度脱。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众生得到度脱。为什么呢?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以及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佛陀又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布施的时候,对于一切应该是无所执著。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就是说布施不执着于形色,布施不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

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这是什么缘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假如菩萨不执著于表相而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呢?单是东方的虚空(空间)有多大,是可以想象和度量的吗?”

“不也,世尊。”

“不可想象和度量,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四方上下的虚空,其大小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不也。世尊。”

“不可想象和度量,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菩萨应该依照我所教你的方法,不执著于相而修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须菩提,你觉得可不可以根据有形的形相(身体相状)见到如来呢?”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根据有形的形相(身体相状)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相,并不就是真实的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陀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就可以证见如来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如众生听到您刚才所讲的这些话,能够产生坚定的信仰心吗?“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陀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在我灭度后,过五百年,有持戒修福成正果的人,对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话,能够理解,并且认为此理真实可信。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善根前缘,而是在无限遥远的前世,在千万位佛处修行种下了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因此,他们听闻我刚才所讲的道理,会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须菩提,我完全知道也完全能看到,这些众生会获得无量的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已经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如果他们的心感知并反映存在的相状,就会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分别;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如果对于存在的相状认为“有”,就会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分别。(这些人心中有佛法的相状,就会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者的相状。)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为什么呢?如果对于存在的相状认为“无”,也会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如果心中存了没有佛法的表相,也会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因此,我们不要执着于各种形相,也不要执着于空无。(我们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应该执迷于非佛法的表相。)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因为这个道理,如来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当知道,我讲佛法,就像用木筏把你们渡河,等你们到了彼岸上岸,就要舍弃木筏。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连佛法都要舍弃,更何况那些迷妄的见解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佛陀问:)“须菩提,我再问你,如来已经修得至高无上的正等正觉而成佛了吗?(如来真的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说了什么法(道理)吗?”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回答:“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并没有绝对的哪个法叫无上正等正觉,如来也没有绝对地说了哪个法。)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讲的佛法,都是不可执着,也不可言说的,既不是法,也不能说不是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圣贤,所证悟的,都是无生无灭的无为境界,只是证悟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因为一切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是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果有人将满满三个大千世界的珍宝(无数的珍宝)用来布施,这个人所获得的的福德是否会很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的福德,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如来只是从世俗意义上说这人能获得的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如果有人能够在这《金刚经》中,用心修持,哪怕是念诵其中四句偈语,并给他人宣说,那这人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前面那个布施无数珍宝的人。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所有的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都来源于这本《金刚经》的大智慧。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所谓佛法,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的法门,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佛陀问:“须菩提,你觉得,须陀洹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已经证得须陀洹果位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预入涅槃之流,)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进入的。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不进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尘境界,才是真正的须陀洹。(不被色相香味触法所惑,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佛陀问:“须菩提,你觉得,斯陀含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斯陀含果位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即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还要托生天上一次,托生人间一次,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往来的,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佛陀问:“须菩提,你觉得,阿那含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已经证得阿那含果位(而达到无来的境界)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即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已经断绝欲望),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佛陀问:“须菩提,你觉得,阿罗汉可不可以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阿罗汉道(不再生死轮回的境界)?”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一个名称。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认为自己已经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是陷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这四种法相。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您曾经说我已经到达无欲无念、不起争辩、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是修行最高的人,是彻底断绝了欲念的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会有‘我已经到达彻底断绝欲念的阿罗汉的境界’这样的想法。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世尊,我如果认为,我已经修到了阿罗汉道,您就不会说我是乐于寂静、无争的阿兰那行者了。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因为我须菩提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修,(已经彻底舍弃分别执著之心,不执着于自己的一切功行德相),只是名为须菩提,(实际上)是乐于阿兰那(寂静处)的修行者。”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从前在然灯佛那里(然灯佛给佛陀授记印证),佛法上有所修得吗?”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您在然灯佛处并没有修得什么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佛陀问:“须菩提,我再问你,一切菩萨有一个非常庄严的佛土吗?”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每个菩萨心中那个庄严的佛土,都是因人而异的,是每个人想象的境界相,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庄严佛土。真正佛土的庄严是绝对的清净、绝对的空。所谓庄严佛土只是名为庄严佛土。”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说:“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产生/修得清净心,不应当执着于色的表相产生心念,不应当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当对于存在的一切都不滞留不执着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

(注:须弥山王就是讲法身,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无边身。)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所说的非身,就是法身,(离开了身体的假象,证悟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法身),那才是大身。”

以上,为《金刚经》第一品至第十品内容。

(未完,后续会陆续发布后面的部分)

#金刚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