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类型之坛经,属敦煌本最接近祖本,
2023/5/27 来源:不详一、一般而言,《六祖坛经》(简称《坛经》)被认为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口述,其弟子法海奉韶州刺史--韦璩之命,集录而成的一部禅宗经典。又因慧能大师开示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
(1)之后,又因惠能大师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大师还将“无相戒”的这部内容加入到了书中,并于书名后,补上了“兼授无相戒”。最终,在前述版本的基础上,书籍的全称变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兼授无相戒》。
(2)至此,《坛经》已经出现了两个版本,其一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其二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兼授无相戒》。
二、等到惠能大师圆寂后,法海大师在前两种《坛经》的版本的基础上,又增补了慧能大师的其他讲经、说法、机缘等记述。这时《坛经》又出现了第三个版本,即《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
(1)说实话,第三个版本的《坛经》的全称,名字可真够长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法海大师在书后,还附了一句“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法一卷”。想来,法海大师是非常重视这部书卷的。
(2)其实,若我们仔细观察,《坛经》第一、二个版本时期,便可发现彼时的《坛经》,其实还没有加上“经”字。只是到了第三个版本,才正式加上了“经”字,成为了真正的《坛经》。这就足以说明,《坛经》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的,也是愈发受到法海大师、后续的禅师,乃至整个禅宗的重视的。
三、显然,《坛经》的前三个版本(也称法海本),一直在演变和发展,算是打了个样。不用多说,法海大师之后,《坛经》肯定还会呈现出这种“演变和发展”之特点。毕竟,禅宗最后可是演变出“五家七宗”,派系是非常多的。相对而言,禅宗各派应该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调整或增改《坛经》的。
其实,因为理解水平等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坛经》间,确实呈现出了一些差异。例如,早期的《坛经》版本,并没有慧能大师指点惠明“本来面目”和“风动幡动心动”等内容。可是,到了后续版本,却加入了这些内容。显然,这明显是因为禅宗各派,对慧能大师禅学的理解不同,而做出的调整或增改。
(1)大抵就是因为禅宗派系较多,加之各派对六祖慧能大师禅学的理解,略有不同。最终《坛经》在不断地传播过程中,内容被不断地添加、删减等,继而出现十余种不同版本的《坛经》。
(2)不过,总体来说,《坛经》的版本虽多,但佛学界大致将其归纳为了五种类型。其一为敦煌本,约字;其二为惠昕本,约字;其三为契嵩本,约字;其四为德异本;其五为宗宝本。其余版本,多是源于这五种类型,或者说是这五种类型的衍生!
(3)需要说明的是,坛经的第四和第五种类型,也就是德异本和宗宝本,一般均被认为是基于契嵩本而来。也就是说:“这两种类型的《坛经》,多是由对契嵩本之《坛经》进行整理,继而获得。
(4)所以,相对来说,德异本和宗宝本,这两种类型的《坛经》错误更少,可读性也更强。不过内容嘛,没有太大变化。既然是再整理,那么就意味着这两种类型的《坛经》,字数肯定有所增加。最终,德异本和宗宝本《坛经》的字数,达到了多。
四、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坛经》最初的面貌,还是得回到原点,去找一找、翻一番、看一看,最初的、最早的《坛经》。说到底,要想了解慧能大师禅学的本来面目,以及《坛经》的本来面目,我们还是得回到敦煌本《坛经》。毕竟,敦煌手抄本才是最为古老,是最为接近祖本《坛经》,也就是法海本的存在。
(1)一般而言,大部分学者,多认可《坛经》是有祖本(法海本)的。而学者们的主要依据,便是《景德传灯录》卷28所载,《南陽慧忠国师语》中的,唐代大师的一段话。即“吾此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
(2)说这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肃宗、代宗两任唐朝皇帝奉为“国师”,传法甚广的,大名鼎鼎的禅宗大师--慧忠大师。想来,这段话的可信度,应该是极高的。由这段话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明确,有人篡改了《坛经》,至于是谁,不好说,也不方便说。
(3)关于有人篡改《坛经》一事,近现代的印顺法师也基本认可。故而,针对《坛经》,其曾说道:“以现存《坛经》本来说,敦煌本最古。但敦煌本已不是《坛经》原型,而有过补充、修改,这是古人所曾经明白说到的。”
五、最后,就让我们大致来了解一下,五种类型的《坛经》。即大致了解一下敦煌本《坛经》、惠昕本《坛经》、契嵩本《坛经》、德异本《坛经》、宗宝本《坛经》。至于,其他版本的《坛经》,因大多源于这五种类型,我们不再赘述。
(1)敦煌本《坛经》,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期的古本。据传,敦煌本《坛经》分5个版本,且5个版本,均源自一种《坛经》祖本。一般来说,学者倾向于认为,敦煌本《坛经》的历代承袭者,可能是法海—道际—悟真以及其弟子。
a.五个版本的法海本《坛经》,多抄写于五代时期,比任何版本的《坛经》都要早得多,在时间上也最接近慧能大师和他的嫡传弟子的讲述。而且,敦煌本《坛经》算是以一种,原始草根的样式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即大多未经严格编辑,或是文人润饰。故而,相对来说,敦煌版《坛经》几乎没有经过,禅宗派系中人的篡改填充。
b.敦煌版《坛经》之五个版本,其一,为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首尾完整,缝缋装;全名“南宗顿教最大上乘摩诃若波罗蜜经刘子慧能大师于邵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下署“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其二,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卷轴装,首残尾存,且是抄写在《无量寿宗要经》背面。
c.其三,为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遗书,此版首尾比较完整。其四,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乃是残片,仅存四行半。其五,为旅顺博物馆收藏了近90年,直到年,在对文物清点摸底时,发现的缝缋装敦煌本《坛经》。此版《坛经》,就是大名鼎鼎的“旅博版《坛经》”。
(2)惠昕(叙述)本《坛经》,乃是晚唐至北宋初的惠昕大师,在北宋乾德5年(年)增改的《坛经》。不过可惜的是,原本已经失传,目前所知的流传的版本,乃是从古中国传至倭国的,复刻之南宋刻本,题作《六祖坛经》或《韶州曹溪山六祖师坛经》)。
a.需要说明的是,在现今的倭国,还存有更早期的北宋版本之《坛经》,也就是“倭国真福寺、倭国大乘寺、金山天宁寺”等刻本《坛经》。
b.不过,倭国的这些版本的《坛经》,均无无“惠明“本来面目”和“风动幡动心动”、“刘禹锡碑”等内容。
c.此外,大乘寺本《坛经》,为北宋政和6年(年)刊本的手抄本,后记刊有“道元书”,且此版本被倭国禅学家--铃木大拙校本出版过。
(3)契嵩本《坛经》,即北宋时期的“曹溪原本”《坛经》,大致成书于北宋至和3年(年)。在宋代“云门”法系名僧契嵩大师手上,《六祖坛经》被改名为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字数增加到了约。
a.因法海本《坛经》具有"语要"性质,惠昕本《坛经》则具有"节要"性质。故而,法海大师和惠昕大师之后,增补《坛经》而成"全璧",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禅门的共同愿望。总体来说,契嵩本《坛经》算是实现了这一愿望。
b.契嵩本《坛经》在吸收惠昕本之全部异文的基础上,又增补39条,余字内容。而增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六祖慧能大师的生平、灭度及弟子因缘等内容,而大梵寺讲法部分,则很少改动。
c.此外,契嵩本《坛经》还增补了“刘志略其姑无尽藏比丘尼处听解《涅槃经》、慧能大师入寂70年后预言、与印宗辩论佛性等情节。
d.之后的元代,德异本和宗宝本《坛经》,均算是继承了契嵩本《坛经》。至清代,金陵刻经处刊印,民国18年重刊的,流通较广的线装《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即为契嵩本《坛经》,也就是世人所说的“金陵刻经处本《坛经》”。
(4)德异本《坛经》,其标题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也称“延祐本”,此版本《坛经》因是元代人德异刻的古本而得名。该版本,在元代至元27年()、明代成化7年()、明万历元年()及44年()、清代顺治9年()多有翻刻。
(5)宗宝(校编)本《坛经》,也称通行本《坛经》,因是元代宗宝法师改编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而得名。此版字数最多,达到了多字。